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6章 授業 (1 / 3)

第二日,趙檉整軍,一報還一報,直接出城殺了一波,將西夏軍殺去了百里開外,大獲全勝。

事實上西夏軍想要打破峽口關極難,畢竟自家的軍隊都沒關內多,又何談攻破城池?

本身守城的一方就佔有優勢,攻城一方軍力倍數於城內,才好攻打見效,結果還沒有城裡人多,只要城裡守著不出,這仗其實打不打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這支西夏隊伍心急,畢竟李察哥大敗,鐵鷂子全軍覆沒,這乃是驚天之事,建國百多年從未有過的險情。

宋軍扼住了峽口關,峽口關是趕往興慶府的咽喉要道,此處被宋軍得手,興慶府就好像被人一把掐住了脖子,是會上不來氣的。

所以這支西夏軍才強攻猛打,想看看能不能有機會突破關隘,結果卻是一點機會都沒有,還損失了不少人馬。

不過這支軍隊也沒有氣餒,派人費力繞過峽口關往順州送去了信,順州那邊肯定會派兵馬配合,到時南北兩面夾攻,這峽口關必破!

趙檉看西夏軍退出百里,探得其在地界紮營,便不再做理會,他早瞧出了對方的心思,對方在等待北面順州兵馬過來。

李察哥大敗而走,鐵鷂子徹底覆滅,若是這峽口再不奪取回來,便徹底失掉興慶咽喉,那他的罪可就大了。

只是戰敗還情有可原,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之上哪裡有長勝道理,西夏大宋打了百多年,從來都是各有勝負,倘若因為一場敗仗,就問罪斬殺,那誰人還敢帶兵出征?

但丟了峽口關這等要道卻是不一樣,這可不是單純的打敗仗,這是將興慶府坦露在宋軍眼前了。

此刻興慶府只有一座順州擋著,但順州雖然是興慶衛城,有一定防護作用,可地勢談不上險要,甚至從旁邊都能夠繞過去,直抵興州。

那麼順州但凡再出點差錯,豈不是國都要有失?這若是不奪回峽口關,可就是大罪了!

所以李察哥必然想著捲土重來,而奪回峽口關最好的方法,就是南北兩面夾擊。

峽口關不比一些雄關大城,它只有南北門,他是隘,而非城。

加上關頭狹仄,若是兩面用兵攻打,則要比一般城池好下,但這裡卻有個問題,那就是兩面如何聯絡通報訊息。

這也是峽口關的優勢所在,身為關隘,扼守要道,橫擋一面,讓南北來往訊息不通,大抵只能獨打一面了,而單獨一面卻又是不好破的。

峽口關西方是烏龍嶺,綿延極長,東面崖壑,下方鳴沙江,勾連黃河,鳴沙江這段此刻已被趙檉派人控制,江上白帆飛渡,百舸爭流,熱鬧非常,西夏也無船隻,想從河上傳遞訊息,幾無可能。

那麼南北兩方想要一起夾擊,除非事先派人來往約定好進攻時間,否則現做聯絡卻是不可能的。

趙檉也料這支西夏軍隊肯定派人繞過峽口關,往北面順州找李察哥,就是不知道雙方會約定何時一起進攻,眼下順州那邊軍馬未到,想來還會有些天數。

城外西夏軍此刻有些著急,本來想撞機會看能不能拿下峽口關,卻一直失利,雖說夠不上什麼損失慘烈,但卻總是退出了百里開外,算是虧敗。

這時,中軍大寨內正在議事,西夏軍的主帥乃是靜塞軍司的都統軍頗超芒鋒。

下面還有兩個主將官,分別是嘉寧軍司和祥祐軍司副統軍,大將十幾名,都神色複雜凝重。

這頗超芒鋒也算是西夏的名將了,鎮守邊境二十年,和宋軍打過大仗小仗無數,因為軍司正對的是涇原路,便是一直與种師道打來打去。

种師道就是世所言之的老種經略相公,大宋西軍三大勢力之一種家的當代家主,官任涇原路經略安撫使。

大宋西軍的大將門其實只有三家,那就是折、種、姚,而小將門則不下十幾二十。

折家乃最大將門,世襲河東路府州知州。

府州在黃河北岸的石山樑上,城牆依山勢而建,負山阻河,地勢險峻,乃歷來兵家鏖戰之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