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 第653章 竹甲,過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3章 竹甲,過江 (3 / 3)

趙檉知道這些官員,基本沒幾個乾淨的,但眼下不能大動,因為戰事持續幾年,百姓早就心力憔悴,除掉這些蛀蟲看似好事,實則牽一髮動全身,朝堂民間都會跟著動盪不安,總不能從上到下殺得一個不剩吧?那可就真亂套了。

總得戰事結束,修養生息些年,百姓生活安穩,心中安穩,才好下手,那時候殺絕都無妨,眼前只能威懾著,監視察看著,讓他們收斂著,不敢太過肆意妄為,等過後些年倒查便是!

這一路南下,談不上快慢,過了荊湖北路,便跨入到成都府四路,成都府原本一路,但後來因為面積太過廣闊,鹹平年間便劃為了四路,分別是成都府路、利州路,夔州路,潼川府路。

大軍走夔州路,然後進入潼川府路,沒些時日就來到秦與大理的邊界,陽山江邊。

宋揮玉斧,建國時太祖皇帝對地圖言過,陽山江外非我宋土,自此定下宋與大理的邊界。

陽山江就是大渡河,綿延兩千多里,眼下大軍事實上並不在陽山江正流,而是偏向了沱江這邊,畢竟這邊好走一些。

入蜀難,入滇也不易,山水太多,還要過河。

但是趙檉此刻卻不急迫,先將大軍壓下,等待對面訊息。

大軍離開東京出發之前,他曾給大理下過一道旨意,自然是叫其歸降大秦,不是番屬國,而是徹底歸順,改旗易號,納入大秦國土。

可旨意早就該到大理城,那邊卻遲遲沒有訊息。

這件事情若放在大宋開國之時還容易些,那時大理曾多次想要附屬,其實就算直接勸降收過來也並非不能,不過太祖皇帝顧慮重重,總念著南詔反唐之事,最後別說收,連附屬都未同意,還是道君皇帝一朝才接受了此事。

如今自不比當初,曠日持久,哪裡還有什麼歸順中原天朝的心思,否則也不會這麼久沒有訊息了。

趙檉大軍壓在江邊,就是要給對方看看,這是動真格的,不是說說了事。

他這邊駐紮較窄的一段水道,方便過江,在這一側可以看到那邊大理的一些村落,此處位置隸屬大理會川府,算是稍微平坦好走的一處地方了。

大理一直以來在江邊都未派重軍把守,便是眼下,也沒有什麼營地駐紮,軍事堡壘,只有些三三兩兩的地方府兵,在小心翼翼走動,時而低聲議論,顯然不知江對面的秦軍想要幹什麼。

趙檉給大理下旨勸降的訊息並未洩露出來,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此刻不派兵在江邊防禦,卻有點不可思議了。

趙檉升帳議事,宋江道:“陛下,微臣覺得段和譽此刻該是進退兩難境地,打自是知道打不過我大秦天軍,徒增損傷,若是直接降了,心中還不情願,所以才會出現對面這種情況。”

朱武道:“若真如此,此人優柔寡斷,可見一斑。”

花榮納悶道:“既然不甘心,好歹也做個架勢出來,就這般彷彿放棄不管,莫非前瞻後顧太多,還是心中怕得罪我大秦?”

吳用搖頭皺眉:“臣覺得此刻狀況極為古怪,估計大理朝上對陛下旨意分歧,有想降我大秦的,有不想降的,已是亂做一鍋粥了。”

李逵道:“那還等甚呢,趕快過去滅了一夥撮鳥。”

一時間帳內說什麼都有,趙檉臉色平淡,道:“再等三日,若無訊息,過江不遲。”

三日之後,大理那邊還是沒有任何音信傳遞,江對面依舊散漫情景,趙檉見狀下令整軍,隨後用一日時間渡過了陽山江……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