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一百六十四章 武植的變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四章 武植的變革! (2 / 2)

章淳辭職後,武植順理成章地被擢升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接替他成為朝廷的首相;而許將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被提拔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成為排在武植之後的次相!許將的位置則由吳居厚來接任,他親力親為地堅決推行武植提議的攤丁入畝政策,成績卓著,為朝廷帶來了數以億貫計的賦稅收入,居功至偉,能封侯拜相也是眾望所歸。

而吳居厚升遷後空置的戶部尚書職位,則出乎意料地落在了知亳州、提舉明道宮的範純禮身上。皇太后劉清箐的一道詔書,把遠在亳州的範純禮召回了京城,並提拔他為戶部尚書。這是武植的主意!

眾人譁然於皇太后的詔令,而讓眾人更為譁然大驚的事還在後頭呢!範存禮回到京城走馬上任後,皇太后的一道懿旨就猶如長劍劃破長空,把世人都震麻了,頓時掀起了滔天波瀾。

原來,在武植的授意下,皇太后劉清箐下旨宣佈廢除黨爭,敕令朝廷官員不再劃分為元祐舊黨與新黨,所有在職的官員都是大宋朝的臣民,擇優錄用,優勝劣汰,每位官員都要一心一意為朝廷效力,一切使命都要以振興宋朝、富國強兵為己任;提倡百花爭鳴,自此以後誰都不準再提“黨爭”二字,誰都不準再發起黨派之間的爭鬥,違者重罰,絕不姑息養奸!

這道詔書,如石破天驚,把新黨人嚇傻了,也讓元祐舊黨人欣喜若狂,但更多的人都覺得要變天了!

要知道,元佑黨爭是哲宗朝定下的國策,是先帝趙煦清算舊黨的有力武器,是首相章淳黨同伐異安身立命的根本基礎,如今趙煦屍骨未寒,皇太后就提出要廢除黨爭,這不是赤裸裸地打先帝趙煦和章淳的臉嗎?其有心何其歹毒啊!

聽聞詔書,章淳首先就不答應了,也顧不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古訓,跳將出來,第一個上書彈劾武植的胡鬧,強烈要求皇太后收回旨意,繼續把黨爭深入開展下去!

其他新黨官員也是紛紛上書,慷慨激昂地要求皇太后撤回詔令,群情激憤得很。

劉清箐見狀,連忙找來武植、許將、安燾、吳居厚等四大宰相商議對策,許將、安燾與吳居厚三人原本就對黨爭持反對的意見,理所當然地支援武植的決定,表示堅決執行皇太后的懿旨,這才讓劉清箐安下心來。有點為老不尊的許將還在章淳的奏章上批下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話,把章淳的奏疏給懟了回去,這讓章淳氣了個半死,暴跳如雷,可也無可奈何。其他人的奏章則束之高閣,置之不理。

為配合皇太后旨意能順利實施,武植以“蒲松齡”的筆名在求是週報上發文,大肆抨擊元祐黨爭給國家、社會與朝堂帶來的負面影響,歷數黨爭以來給社會造成的危害,並呼籲廣大民眾展開大討論,徵詢民意該不該廢除黨爭?該不該還朝堂一片清明?

武植的這篇文章,猶如巨石投入湖中,頓時引起了廣大民眾的注意,掀起了議論的狂潮。大部分人都覺得“蒲松齡”的文章言之有理,理應停止黨爭,減少內耗。一傳十十傳百,廢除黨爭停止內耗的呼聲甚囂塵上,逐漸佔據了上風,並形成了洶湧潮流,勢不可擋。皇太后的旨意終於有了貫徹實施的堅實土壤,妄圖阻礙其施行的新黨人猶如蚍蜉撼樹,再也掀不起絲毫風浪,黨爭終於戛然而止!

章淳等新黨人狂呼哀嘆,卻也無計可施,徒呼奈何。章淳對武植和皇太后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氣沖斗牛。

黨爭終止後,朝堂的官場風氣為之一新,官員們不用人人自危了,做起事來分外賣力,效率提升了不少。

武植根據自己對歷史的認知,重新啟用了一些被章淳貶謫到外地的官員。蘇軾已經於元符四年七月時在常州去世了,武植也就不再去煩擾他。但蘇軾的弟弟蘇轍,則被武植從潁川召回了京城,以太中大夫、提舉鳳翔上清太平宮的從四品官職擢升為從三品的龍圖閣直學士,進階銀青光祿大夫。

範存禮的弟弟範存粹、“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等人,都被武植召回京城,官升兩級錄用。而文及甫、韓忠彥、呂惠卿、程頤之流則不被武植提拔任用,還是外放為官,不予召回京城。程頤的“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念是武植所深惡痛絕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