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度交鋒顯崢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度交鋒顯崢嶸! (2 / 2)

党項人無可奈何,數十萬大軍只能龜縮在宋朝與西夏新的邊境線上,動彈不得,除了偶爾襲擾一下,就眼巴巴地看著宋朝和遼國在拼殺,企盼著遼國能給他們帶來一絲轉機。

遼國大軍出征時信心百倍,鬥志十足。統兵的遼帥耶律延禧更是志得意滿,叫囂著揚言在一個月內踏平宋朝邊境,要趕在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到真定府和太原府去過節,囂張至極。

耶律延禧,正是耶律洪基之孫,現年二十四歲,剛被耶律洪基封為遼國的燕國王,遼國天下兵馬大元帥,遼國皇位的繼承人,真可謂是春風得意,根本就不把宋朝人放在眼中。他手下有蕭兀納、耶律和魯斡、耶律淳、耶律國珍等猛將,兵多將廣,兵強馬壯,十萬鐵林軍更使得他底氣十足,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契丹人會戰勝不了宋朝人。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除了在代州的平型關和雁門關等由西北禁軍駐守的關隘,跟宋朝西北衛戍部隊打得你來我往、難分難解之外,遼國大軍在東至渤海塘沽口、西至大茂山近七百里地的邊境線上卻都討不到絲毫便宜,他們前進的步伐被一群衣著怪異的宋朝軍隊硬生生地擋住了!

著裝統一的華夏軍,在七百餘里的邊境線上,於各個隘口前,早就挖好了壕溝,築起了拒馬、堡壘等屏障,以逸待勞,就等著遼國軍隊來犯險。

當遼國大軍各路騎兵剛靠近邊境線,一里餘地外,還沒有看到對手的時候就已經遭受遠端攻擊的床子弩火箭,襲擊了,待策馬衝鋒近前時,又被拒馬和壕溝給擋住了,眾騎兵射出的弩箭不是被沙袋擋住了,就是被躲在壕溝裡的宋朝士兵手舉盾牌擋住了,殺傷力甚微,而遼國騎兵搭弓放箭過後,還在遲疑不定時就被對方從壕溝裡投擲過來的秘密武器炸得人仰馬翻,鬼哭狼嚎,潰不成軍。遼國各路大軍傷亡慘重,威名赫赫的鐵林軍騎兵也是難進分毫,光是驚天動地的手榴彈和手雷的爆炸聲,就把遼國的戰馬給驚了,不聽使喚地四處亂竄,被踩踏而傷亡的遼國士兵不計其數。遼國大軍進攻了數日,除了徒增傷亡之外,都沒能跨過宋遼邊境線一步!

在長城口,戰鬥最為慘烈。不出武植所料,耶律延禧把宋遼邊境的長城口作為了最主要的突破口。

耶律延禧親自率領六萬遼國鐵騎精銳鐵林軍和五萬步兵,以耶律和魯斡和蕭兀納為副將,以耶律淳為先鋒,大舉進攻長城口。其他每個關隘投入的兵力不是很多,只有五千人到兩萬人不等,目的只是襲擾和牽制宋朝大軍,使其首尾不得相顧,疲於應付,運氣好的也有可能拔營破寨,攻入宋朝境內,達到兩面夾擊宋朝人的目標。可事情並沒有耶律延禧想象的那麼簡單,遼國大軍很不幸地碰到了華夏軍。

在其他關隘的戰鬥開始打響之時,靠近長城口三里前,遼國十一萬大軍安營紮寨後,耶律延禧就已經打探清楚了,宋朝在長城口的守軍只有區區的五千七百多名士兵,還不到他大軍的零頭呢,而且只有八百餘名輕騎兵!

聞訊,耶律延禧不禁大喜過望,自認為長城口已是囊中之物了。得意忘形之下,他和耶律和魯斡、蕭兀納、耶律淳等人根本不把宋朝五千七百多名守軍放在眼裡,也懶得試探了,修整了一日後,翌日巳時就直接下令進攻,六萬鐵林軍鐵騎在前,五萬步兵在後,十一萬大軍傾巢而出,大舉壓上,想一鼓作氣閃電般拿下長城口。

在遼國十萬大軍在長城口前方安營紮寨時,武植早早的就得到了情報,做好了應戰的動員和準備。他把一千二百餘名第一師官兵安置在戰壕裡,構成第一道防線;兩千餘名第一師官兵組成的火箭軍帶著兩百架三弓床子弩和四百來架二弓床子弩,在最後一道壕溝後面一字排開,構成第二道防線;留下八百名第一師官兵和呼延平的五百餘名安肅軍官兵作為預備隊和傷員救助隊,隨時待命。八百餘名騎兵旅騎兵和兩百多名特種作戰團官兵騎著戰馬,逡巡在火箭軍後面,待命出擊。

吃過早飯,武植就坐鎮在火箭軍後面,好整以暇地等待遼國人來進攻。

這天,晴空萬里,巳時,萬馬奔騰造成的大地震動隱隱傳來,隱藏在壕溝兩側高地查探敵情的特種作戰團探子舉起了鮮紅的旗子,打出了遼國大軍已經開始進攻的旗語。

透過觀察不同的旗語,武植知道遼軍從三里地到二里地由慢到快開始逐漸靠近我方陣地,當遼軍開始進入一千五百米的距離時,武植舉起了開始準備進攻的綠旗子,華夏軍第一師兩千餘名官兵枕戈待命,立即做好了隨時進攻的準備。或六人一組,合力操縱三弓床子弩;或四人一組,合力操縱二弓床子弩,他們紛紛拉開弩,架上火箭,吹開火折,隨時待命。

等探子打出遼軍已經進入一千米的範圍時,武植果斷地把綠旗子往下一揮,下達了火箭遠端進攻的號令。六人組的眾官兵們見狀,立即用火折點燃了火箭上的引線,落錘,轉瞬間,兩百支滋滋作響的火箭帶著火花紛紛怒射而出,如天女散花般砸入遼國鐵騎中,綁在火箭上的竹製手榴彈瞬間爆炸開來,爆炸點周圍頓時人仰馬翻,駭人的爆炸聲把臨近的馬匹驚得惶恐嘶叫,四散奔逃,頓時引起了騷亂,遼國人的衝鋒陣型開始出現了混亂。

就此,慘烈而又出乎意料的長城口戰役終於拉開了序幕,一支震驚世人的宋朝新式部隊也由此橫空出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