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在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武植開始了五點輪軸轉的生活。
他每日裡除了每天上上早朝,然後就是到殿前司衙門去轉轉,去丈量司過問一下攤丁入畝工作的進展,到華夏軍大營和混成旅大營去檢查新軍訓練的成果,再就是在開國縣公府裡打打坐練練拳,然後陪陪金蓮、小娥、素素和天嬌她們聊聊天散散心。興之所至,武植有時也接著給她們講講一些鬼怪故事。聊齋志異的系列故事往往能嚇得她們瑟瑟發抖,盡往武植的懷裡穿,久而久之,惹得她們開始懷疑起武植的動機來,他純粹是想看到她們的笑話和醜態呢!
武植在求是週報上以「蒲松齡」的筆名撰寫的聊齋志異系列故事已經連載了數期,更新了好幾十個鬼怪妖狐的悽美故事,反響非常強烈,眾人開始記住了「蒲松齡」這個人,頂禮膜拜起來。
話說潘偉走馬上任陽穀縣,到任後,他記住武植對他說的話,首先把陽穀縣的財權和人事權都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整頓了縣衙,調整了一些重要的崗位,一下子就掌控了整個陽穀縣縣衙,樹立了自己的權威,眾手下基本上能做到令行禁止,不敢陽奉陰違。..
然後潘偉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由王二跟著,坐著馬車,兩人幾乎走遍了整個陽穀縣,實地進行調查研究,瞭解民情民意。接著,他根據調查走訪所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制定了一些注重民生和發展經濟的有力措施,比如興辦私塾學堂、興修水利、疏浚河道、增加泊客停貨碼頭、鼓勵老百姓墾荒種地、鼓勵經商等等,一下子就盤活了整個陽穀縣,促進了陽穀縣的經濟發展。
同時,他還加強了打擊盜匪路霸的力度,整頓吏治,清明瞭陽穀縣的法治與人治環境。接著,他放下身段,召集陽穀縣包括藥商西門達在內的眾商賈交流談心,搞好官府跟眾商人的關係,最佳化了陽穀縣的投資和經營環境。
漸漸地,陽穀縣的社會治安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經濟發展得也越來越順暢快速,縣城周圍也變得越來越繁盛,縣衙的賦稅收入也在不斷地提高,耕地變得越來越多,人口也在不斷的增加,人民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而且,潘偉也聽從武植的建議,積極搞好與上級的關係,逢年過節時不時地給鄆州知州及通判老爺們送點禮物,聯絡聯絡感情。
一年多的時間裡,陽穀縣在潘偉的手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勢喜人,陽穀縣一躍成為京東西路東平府的模範縣,縣老爺潘偉也深受陽穀縣老百姓們的擁護和愛戴,鄆州知州楊增瑞重重地表揚了他,政績評為優等,並把他的政績上報給朝廷,吏部開始關注起了潘偉這個小小的陽穀縣縣令。
潘偉也記住了武植的話,每日裡堅持習武練拳,身體素質是變得越來越好,愈發強健有力,精力充沛,工作時始終保持著昂揚的狀態。
他還記得武植說的要注意山上的老虎,於是找人四處打聽,果然在陽穀縣城東十六里處,發現有一個名叫景陽岡的山陵,佔地極廣,林深樹茂,雜草叢生,時常有大蟲出沒傷人。於是,潘偉在感嘆武植能先知先覺後,下令眾衙役在景陽岡山腳下四周樹立起了很多的警示牌,告誡並提示行人加以注意防範,從而大大地減少了老虎出沒而傷人的事件,讓老百姓們交口稱讚。
在紹聖五年(即元符元年)正月時,新年放假,潘偉休假回到恩州清河縣,才發現自家
妹子已經搬到京城去跟武植住在一起了,喜出望外,深深地為金蓮能嫁與武植而感到高興。
元符元年十月份起,宋朝與西夏之間的戰爭爆發後,潘偉也一直關注著戰爭的走向,當十二月底武植率領赤衛營遠赴西北大建奇功並被封為清河郡開國侯爺、晉升為從二品的殿前司都指揮使兼任正三品的權兵部尚書的訊息傳到陽穀縣時,潘偉不禁目瞪口呆,完全被震住了。他一直都很看好武植,覺得武植以後肯定能大展宏圖,青雲直上,可並沒有想過武植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晉升得這麼快,只用如此短暫的時間就走完了別人一輩子可能都難以企及的仕途,這確實是超乎想象,匪夷所思。潘偉在驚歎之餘,真心為武植感到高興,也為自家妹子感到欣喜,更歎服於自家妹子的獨具慧眼,能找到如此卓越不凡的夫婿。
到元符二年五月初,攤丁入畝開始在陽穀縣施行。當潘偉聽說武植是丈量司司使時,而且經過詢問才得知,武植如今已經是開國縣公、殿前司指揮使和籤書樞密院事,真真正正的從二品朝廷大員了,他更為愕然不已。武植升官速度之快,遠遠地超出了他的想像,真的是不可思議。同時在歎服之餘,他敏銳地嗅出了「攤丁入畝」中肯定有武植的手筆,於是積極努力地配合丈量司的官員和禁軍辦事,使得陽穀縣的土地丈量暨田賦清算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全縣的田地一下子增加了將近五十萬畝,田賦每年將會增加五萬貫錢!潘偉的積極配合得到了丈量司官員的好評,於是把他的這個政績也寫進了奏章中,上奏給朝廷。
潘偉的驕人政績,在每年的銓敘中都是「優等」,這得到了朝廷吏部的特別關注,趙煦也開始記住了「潘偉」這個名字,把他放在了候選提拔的名單當中。
於是,在元符二年七月的銓選中,在武植等多人的關照下,吏部擢升潘偉為應天府宋城縣正七品的縣令,連升三級,這都是後話了,留待以後再慢慢細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