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文官與商人的聯絡還不是太深,而武將與勳貴緊隨皇家的腳步,皇家賺大頭,他們賺小頭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在短時間之內,所有人的胃口都已經滿足了。
所以那些呼籲開放海禁的力量非常小,並沒有成氣候。
這些金銀被展示了一週,然後與那些金屬一起,全部運到了夾江工業區,將會在這裡被鑄成金銀銅幣。
而那些鋼鐵,也成為了原材料,打造各種工業產品。
一封給太孫封賞的聖旨也隨著第二批的輔助艦隊,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東瀛。
對朱瞻基來說,任何封賞其實已經沒有意義,他本身就是太孫,地位僅在兩人之下,再多的金錢,再多的護衛,在他本身就已經擁有無上權力的時候,無非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例如他的護衛有被增加了兩衛,達到了一萬兩千人,允許他的儀仗可以增加兩匹馬,多了幾個農莊,嚴格說起來,毫無意義。
隨著朱棣的嘉獎聖旨到來的還有一疊私信,這裡面有朱棣的,有朱高熾的,有太子妃的,也有他那些嬪妃的。
相比公事公辦的聖旨,朱瞻基更在乎這些私信,也更願意私下跟朱棣討論一些問題。
比如朱棣同意了暫時不動用這些金銀,等他回去了以後組建大明銀行,這些金銀作為預備金的訊息,就讓他開心無比。
胡良娣已經懷孕八個月了,再有兩個多月,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就會出生,朱瞻基也想早日解決了東瀛事務,返回大明瞭。
雖然懷著一顆征伐之心,但是他的身份太高了,這也限制住了他。
身為一個帝國的繼承人,身為一軍主帥,他不可能身先士卒地征戰,這也讓他對戰爭少了許多樂趣。
每天只能待在這艘巨大的巨舟上,就連天氣好的時候,想到小船上去釣魚,身邊的人都緊張無比,這樣的戰爭實在無趣的很。
不過,足利義持和東瀛皇室還沒有就擒,這場戰爭他能選擇什麼時候開始,卻不能選擇什麼時候結束。
在沒有抓到足利義持和後小松天皇之前,結束戰爭的話,真正的戰略目的並沒有達到。
在這個過程中,壓力最大的不是他,而是現在身為神機營都督,陸軍總兵的柳升。
五月十三,大明軍隊勢如破竹……,不對,由於沿途的倭人不是逃跑就是投效大明。他們沒有面對任何阻力,猶如回家一般被迎進了京都平原。
大軍抵達京都之後,才在鴨川河經歷了第一場阻擊。
雖然倭人準備了用桐油泡過的藤盾,但是,大明如今的黑火藥早已經脫離了最初級的階段,由粉末狀火藥發展到了顆粒狀態。
如今的黑火藥雖然依舊是這個名稱,但是效力超過了東瀛人的預測,他們的藤盾根本抵擋不了新式火槍的攻擊。
要不然,當初在神澀川,大明軍隊也不可能依靠原始的黑火藥,就炸燬門川家族的城牆。
戰爭在一開始就呈現一面倒的局勢,倭人只能依靠巷戰給大明軍隊造成一些麻煩。
僅僅三日的時間,足利義持的軍隊就被趕出了京都,勝利似乎指日可待。
可是,後面的發展超出了柳升的預料,逃進山裡的倭人雖然落在絕對下風,但是大明軍隊被迫拉長的戰鬥線,也讓火槍的威力大減。
柳升現在視整個神機營如同自己的性命,當然不肯為了佔據全面的優勢,就分兵出擊,因為這樣同樣能造成大明士兵的重大傷亡。
大明軍隊的人數還是太少了,兩萬多人甚至想要完全佔領京都都不可能。想要漫山遍野地跟數十萬被逼急的倭人鬥爭,風險同樣很大。
所以,大軍軍隊主要精力就放在了京都,放在了對皇室人員的清理和對反對派的清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