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磁學就不必多說了,指南針的發明就已經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人在磁學研究方面的成果。
還有熱學,這又是一門被忽視的學科。
早在春秋時期,《考工記》就對熔鍊金屬過程中,根據物體顏色判斷物體冷熱程度。並且形成了長期以來的鋼鐵熔鍊工藝。
而在《論衡》中記錄了熱平衡,熱傳導及冷熱迴圈狀態下的物態變化。
三國時期的孔明燈,更是對熱學的一種應用。
至於電學,雖然這門學科是後世才有的,但是實際上,這門學科的記載是從人類文明歷史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古時候雷電交加,點燃大樹,人們就對雷電有了認識。
《漢書》中記載了尖端放電,避雷知識和有關裝置。
西漢時期《博物志》就記載了摩擦玳瑁,能夠讓玳瑁帶電,吸附小顆粒。
《論衡》中記載了利用磁石摩擦生電。
到了唐代,《玄真子》一書裡面就已經對雷與電之間的聯絡和分別進行了科學的分析。
但是所有這一切,都只是零散的應用,很少有像秤一樣,能從古應用到現代的工具和理論闡述。
這不僅僅是古人只重應用,不重理論,關鍵還是缺少其他學科發展的土壤。
朱瞻基自己是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研究這些的。所以在遇到還不到十五歲的馬迪的時候,他把這些書全部送給了馬迪,讓他這個本身就對物理學有興趣的大孩子來研究這些。
而馬迪也沒有辜負朱瞻基的期望,很快就把古書裡面,關於物理學的應用,按照朱瞻基的分類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這是他在三年前拿給朱瞻基的書。
除了這些,他對朱瞻基的滑翔翼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又新增了一門流體力學。
又是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馬迪已經快二十歲了。
由於朱瞻基的吩咐,馬家並沒有給馬迪說親,他自己也沒有成親的想法,整天埋頭在下馬橋農莊的研究室裡。
三年前他拿給朱瞻基的書只是別人的東西,但是現如今,他將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大部分都進行過試驗,增加了許多內容。形成了一本集理論,實驗依據,原理分析的物理學叢書。
他雖然年輕,卻是朱瞻基的羽林衛學的講師,這幾年來,他的學生中不乏勳貴子弟,文臣子弟。
所有人哪怕一開始對他教的物理學不以為然,卻不能忽視滑翔翼帶來的影響作用。
大明的滑翔翼都是在他的帶領下生產出來的,滑翔翼已經成為了大明軍中的重要的偵察兵種。
不僅羽林衛學的學生,就連各邊軍,也都派出了經過專業軍事訓練的人來下馬橋學習滑翔翼,這讓年輕的馬迪受到了整個朝廷的重視。
那些勳貴子弟,文臣子弟再自認身份高貴,也不敢忽視這個未來的國舅,所以這讓馬迪的聲望越發高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