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十七章 驚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驚喜 (4 / 4)

如今鋼鐵產量不足,用完全的鐵軌有些不實際。最早的鐵軌其實也是木製的,上面鑲嵌一層薄鐵皮,也不影響使用,只是需要經常更換損壞的鐵軌。

朱瞻基又說道:“孤欲在應天府修建一條環城的軌道,以蒸汽車為動力,可以供全城百姓乘坐。諸位愛卿可仔細參詳,這軌道需要建多寬,建多大的車。孤只要求,一節一節的車廂連線起來,能夠容納兩百人以上。”

朱瞻基的這段話可不是商議,而是命令了。

這樣的時候,沒有人再懷疑朱瞻基的決心,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也就變了。

從這樣的軌道,這樣的車子能不能建,變成了一定要建出來。

佈置完了新的任務,朱瞻基讓李亮收下了讓他們每個人的寫的各項應用建議,他就要準備離開了。

機械研究院只是他視察的一個研究院,還有其他研究院都要一一走到。

當然,李慶他們也都是一一作陪,但是中層一下管理人員,是沒有資格陪朱瞻基到處看的,因為他們沒有資格瞭解各個研究院的研究不同,只能知道自己研究的一些事。

每個人不同的思路,寫出來的奏摺都是偏向於自己的研究和發明,這也是他們每個人共同的工作任務。

朱瞻基儘量保證每個人的建議都是親自看,他需要用這種方式瞭解所有人的研究進度,研究有沒有意義,有沒有作用。

透過這種方式,他就能掌握整個研究院的發展方向。

而且,許多這個時代的人的奇思妙想,也能觸發他將一些遺忘的記憶想起來。

化學研究院裡,受益於顯微鏡的發明,許多化學染料,包括硫酸和硝石的研究,都能突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關口。

但是,沒有理論的支援,許多知識都不能形成系統的學問。

比如染料的研究,大部分人還只是靠經驗來發明,根本不知道為什麼不同的物質混在一起們就能變成不同的顏色。

現在他們透過顯微鏡的觀察,對染料的性質更瞭解了,但是對如何從分子,原子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本質,他們還不會。

朱瞻基也不會,所以他也拿不出好的主意。

他當然知道三酸兩鹼的重要性,但是如何造出三酸兩鹼,他自己都沒有概念,又如何能指導別人?

他聽說過諾貝爾用硝化甘油和矽藻土合成了安全炸藥,但是連硝化甘油是怎麼做的都不知道,矽藻土是什麼他都不知道,又怎麼知道現代炸藥如何生產?

所以,來到這裡,他也就只能看看,鼓勵眾人一番。

因為三年前的空氣試驗,如今的化學研究院成了稀奇古怪的實驗基地,眾人痴迷於空氣的分離,還研究出了不少附產品。

比如鋁合金就被他們研發了出來,但是這種實驗室裡出來的產品,根本沒有形成有效的加工工藝,想要實現鋁的量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在這一天最後的時間裡,他來到了格物研究院。

因為機械,鋼鐵,紡織,造船,這些格物類的分類都被劃分了出去,所以格物研究院的主要作用不是發明創造,而是進行物理理論知識的整理。

在朱瞻基出海之前,馬迪就整理出來了一套物理基礎教材,但是當時朱瞻基要出海,這些知識還沒有普及出去。

在出海期間,朱瞻基將馬迪編寫的一套基礎知識教材也看了一遍。雖然這些知識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卻已經有了一個框架。

在這本書裡面,馬迪提出了許多未知的問題,並且把這些問題全部寫進了書裡面。

(頭昏腦漲,後面會寫一些基礎物理的東西,寫的不盡人意,全部刪了,明天再寫。這樣的內容不會很多,下一章馬上就要轉向查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