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時代的百姓日子難過,主要是因為大明的苛捐雜稅太多。
大明的稅賦看起來不高,一年總額也就不到三千萬兩銀子,平均到每個百姓身上,一個人只有五錢銀子,還不到一兩銀子。
但是,去掉特權階級,文人免稅,官員免稅,宗室,勳貴免稅一人最少要多交兩錢銀子的稅。
而且,賬還不能這麼算,因為低效的收稅系統,加上層層剝削,每個人身上承擔的稅差不多就有一兩銀子。
一兩銀子似乎很少,許多人都不在乎,但是要按照如今大明的生產效率來說,這一兩銀子對百姓來說,足以算得上重稅了。
因為這一兩銀子,就是將近五百斤糧食,而一個三口之家,攤到一千五百斤糧食,這都是五畝地的收成了。
而在大明的東南方,許多三口之家,連五畝地都沒有。
哪怕一年種兩季糧食,還需要女人們在家裡做一些手工活,養雞養豬換一些錢貼補,才能不用賣口糧來交稅。
在完全手工的農業時代,這些稅就如同一座大山,壓在每個百姓的身上。
而嚴苛的戶籍制度,讓所有人根本沒有能力來改變自己的處境。
你是種地的農民,除了種地,到城裡賣一些自己產的東西,就不能離開自己的土地去打工。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最要命的義務,那就是服勞役。
按照大明律,每一戶每年都要派一個勞力為大明免費服役一個月到兩個月。
而且在服役期間,大明是什麼都不管的,連你自己的口糧,都是自己從家裡帶的。
因為這樣的規定,所以朱元璋是大力打擊大家族,因為三口之家是派一個勞力,十口之家也是派一個勞力。
這些苛捐雜稅,還有服役,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每一戶人家,差不多一半的收入都要交稅,然後還要服役……
在朱元璋時代,大力打擊大家族,禁止守寡,鼓勵生育。
人口就代表了稅賦,代表了國力。
但是對老百姓來說,多生孩子就意味著養不起……生不起,養不起,活不起,死不起。
一直到朱棣時代,受益於社會的穩定,商業稅收的增加,農民的苛捐雜稅少了一些,百姓的生活才好過了一些。
而且因為如今沒有那麼多基礎設施建設了,所以服役的老百姓准許用錢來買自己不用服役,以銀代勞。
交的免役銀也不算多,一人也就兩錢銀子左右,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都能承受。
但是,這次西征的準備,又給無數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特別是對大明北方本就不多的老百姓來說,往西北運糧的任務成了猛於虎的苛政。
大明的糧食主產區在黃河以南,僅僅把糧食運到嘉峪關,就超過五千裡。
在後世這不過是一輛汽車一天的距離,但是這個時代,卻是三人一組的運糧隊,要用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才能走完的道路。
這還幸虧是大明如今修通了直接到嘉峪關的水泥路,要是以前,三個月都抵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