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齊聲應是,但是蹇義的眼神有些疑惑,議事細則還好說,什麼叫議事範疇?
不是朝廷所有事都納入議事規則的嗎?
他還待想問個明白,卻聽朱棣又道:“諸位愛卿,乙亥年已過,庚子年將至。新春期間,京城煙花爆竹需要防範,應天府尹和五城兵馬指揮使何在?”
應天府尹依舊是顧佐,此人雖然稱不上才華出眾,但是能在首善之地處理好各方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份處事能力可謂是冠絕京城。
朱棣原本很欣賞他的能力,想把他提到刑部尚書,取代吳中,卻找不到人能接任他的職位,所以如今給他掛了一個尚書銜,卻依舊領應天府尹的差事。
他與五個指揮使一同登上了大殿中間的御道,向朱棣躬身。“臣在。”
“京城安全就交於你等,新春期間加緊防範,不可怠慢。”
“遵旨……”
朱棣點了點頭,勾了一下手,王彥手捧一份明黃的聖旨就來到了朱棣的側前方,開啟了聖旨。
這份聖旨是對一年工作的總結,選擇性地提幾件今年發生的大事,包括朱瞻基下西洋回來賺了眾多金銀。不過具體的獎勵,就要等到明年各部都清算好收穫之後才進行。
另外勉勵諸位大臣一番,來年再接再厲,這永樂十七年就算結束了。
從今天開始到大年初六各衙門都放假,不過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進行祭天拜祖儀式。
雖然只放假七八天,名義上初六就開始開衙,但是還互相輪流值班。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年才算過完,所有官員正式上班。
蹇義的心裡雖然還有些疑惑,但是也沒有當太大一回事。
既然已經確定建立議事法則,那麼常朝該如何進行,大朝會該如何進行。什麼樣的事需要由皇上決定,什麼樣的事大臣自己就能決定,這些都要討論。
反正大勢已定,有什麼問題,也等到來年再議吧!
與已經平靜下來的蹇義不同,大部分文臣的心裡依舊平靜不下來,雖然在寒風中凍的瑟瑟發抖,但是他們的心裡卻猶如一團火在燃燒。
皇上能夠允許他們自行議事,這就是巨大的“進步”!對未來,他們更有信心了!
蹇義的心中總是有些不踏實的感覺,卻又不知道這種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這幾日,為了這個議長之位,他做出了許多口頭承諾,也答應了不少人事變動,恐怕是這些事讓他有些不踏實吧……
諸位堂官回到了衙門,就宣告了這個好訊息,然後安排封印,關衙。
而在皇宮中,朱棣看著朱瞻基寫出來的戰前籌備計劃,陷入了深思之中。
這不同於他之前看過的任何一封奏摺,也跟他期待的想看到朱瞻基寫出一份詳細的備戰計劃完全不同。
他對西北各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兵力做了詳細的彙報。
他也對大明每個高階將領的履歷都做了詳細的瞭解,透過各種實證,生活環境,家族環境,來證明這個將領的性格與打仗的優缺點。
這方面是他比較滿意的,而且看到這些,每個將領能夠承擔什麼樣的任務,他都一目瞭然。
但是朱棣想看的,比如朱瞻基在行軍打仗謀劃,行軍路線策劃,後勤補給方面的安排等等,並沒有給出任何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