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國雖然有火槍,但是他們的火槍比孫兒帶回來的歐羅巴的火槍差不多,不僅火力不行,射程短,並且數量稀少。因為對他們來說,火槍的射程還沒有他們的硬弓射程遠。
所以,我大明此戰必勝!但是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在什麼程度結束這場戰爭,還要看皇爺爺的。”
朱棣說道:“我並沒有滅國之意,只要他們臣服,就可以收兵。”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麼戰略意義就是為了征服,而不是佔領,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在乎當地的仇恨有多大,損失有多大。”
但是朱棣猶豫了一下,說道:“如果能佔領,我們還是可以駐軍的……”
朱瞻基有些無語了。
他支援打這場消耗巨大的戰爭,不是因為可以從帖木兒國搶回無數的珍寶。哪怕就是把撒馬爾罕搬空,也沒有大明的付出大。
這三年來,大明為了準備這場戰爭,投入的資金超過了千萬兩白銀,專門為了西征的投入,也超過了五百萬兩。
這還沒有算幾十萬人脫產訓練的損失,也沒有算那些民夫耽誤農時的間接損失。
既然無利可圖為什麼要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打出大明朝的民族氣勢,在全世界範圍內塑造大明無敵的形象。
民族的脊樑不是靠說的,也不是靠賺無數的銀子能換來的。
大明雖然現在已經是無敵的了,但是仍然被侷限在東亞,南亞這一片區域,對整個世界文明的影響力,仍然有很大的侷限。
在後世,許多國家的歷史教材都不認可東方文明的傳播,甚至不認可漢民族在全世界的影響力。
他們排出了一個影響世界歷史程序的七大帝國,除了蒙元帝國他們承認,整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上,其他的朝代他們都不承認。
而一些彈丸之國,統治了屁大一點地方,都被他們排了進去。
因為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文化傳播力,一個是征服史。
在文化傳播方面,除了東瀛和朝鮮,以及越南北部,我們的文字連近在咫尺的菲律賓,柬埔寨都沒有傳播到。
我們的發明說是造福了世界,但都是透過其他民族傳播出去的。比如西域的一些國家,比如蒙元。
而早就被異族佔領的阿拉伯人,他們卻因為將他們的文字,將他們的發明傳播到世界各地,被排了進去。
再談徵服史。中亞的青藏和西北的高原,沙漠,將東方與世界隔開。除了蒙元一直打到歐洲,其他的朝代的軍隊從來都沒有走出過國門,更沒有徵服過其他地區。
所以,不管漢人人口再多,不管漢人的地盤再大,許多人都認為,漢文化只是區域文化,不是世界文化。
朱瞻基當然不認可這份排名,但是有些地方的確無話可說。
所以來到這個時代,他要去歐洲。
不僅如此,他要讓大明的軍隊佔領更多的地方,讓這個世界大部分割槽域都屬於漢人,讓漢人成為世界的主體。
為了這個目的,耗費一點銀子算什麼!
朱瞻基嘆了口氣,說道:“皇爺爺,你是軍中主帥,如果連你的目標都不堅定,將領們會無所適從的。”
他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是開始我說的目的,至於駐軍,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不同的目的,就會用不同的手段。如果只是為了征服,大軍可以肆無忌憚地殺戮,焚燒,不在乎繳獲的一點財貨。但是如果想要將大明的統治衍伸過去,那麼一些我們感興趣的地區,就必須要保護下來,也不能造成無法彌補的仇恨。”
他嗯了一聲,跟李謙說道:“去拿一份中洲中部的地圖來。”
中洲就是亞洲,不過現在被改名叫做中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