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直身,楊士奇笑道:“太孫殿下闊別京城三年,造福萬民,當得起臣等一拜……”
在朱高熾拍她的手的時候,朱瞻基就知道他的意思,表示自己能站得住。
所以他鬆開了扶著朱高熾的手臂,還了一個半禮道:“諸位輔佐父王,請受小王一禮。”
眾人又是長揖到底。“不敢當殿下之禮,此乃臣等本分。”
三拜既過,見禮完畢,眾人才簇擁著朱瞻基父子進了大殿。
詹士府朱瞻基並不陌生,這些年他雖然來的不多,但是每年逢年過節,他也會在張氏的安排下,運幾車禮品來給詹士府的屬官們送禮。
只是這裡的環境沒變,官員們卻一茬一茬,換了不少。如今在場的諸位屬官,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朱瞻基從來沒有見過的新人。
這裡的大殿不像奉天殿那麼大,七品以下的屬官也沒有進入議事的權力,也就只有五六七品的屬官們拱衛著他們進入。
這些人大約有二三十人,再加上一些內侍,護衛,大殿裡面大約有六七十人。
進入大殿,眾人很快就各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官位的順序決定了入座的順序,這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是自古以來最重要的官場規則,每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
其實不僅在官場,哪怕是一個大家庭裡,不管是吃飯,還是出行,都有不成文的規則,人人都會遵守。
吃飯的時候,哪個晚輩敢坐到族長的上面?出行的時候,女主人走在了男主人的前面,那就是不懂規矩。
只是家庭裡面受到感情因素的影響,比官場上面的講究稍微少一點而已。
眾人落座,右手第一位的楊士奇率先代表眾屬官問出了他們最關注的問題。“殿下,臣等觀察此議事法則,可謂是環環入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則,將大臣議事限制在合理的框架之內,但是為何,卻讓臣等自主平衡?”
楊士奇的問題,也代表著幾乎所有大臣的疑惑。
在所有人看來,皇上才是天經地義的裁決者,平衡者,但是現在,為何皇上會主動放棄這個權力。
這種主動讓步,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這裡面代表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法則本身。
如果能夠因為自己受到一些限制,讓皇上放棄更多的權力,他們甚至寧願法則更嚴苛一些。
但是被動放棄和主動放棄完全是兩碼事,皇上現在主動退讓,還讓大臣們覺得這裡面是不是有陷阱。
這可是以強硬著稱的一代大帝啊!
但是,所有人都沒有發現這裡面的陷阱或者說陰謀。因為這件事本來是很簡單的一件事,無非就是皇上厭煩了每次大朝會上無休止的爭吵,所以拿出了一套規矩來限制。
大臣們可以反對,但是在皇上的強硬手段下,他們這些人再不甘,最終還是會接受的。
所以說,根本不需要什麼陰謀。
那麼這件事就變的不是那麼簡單了,因為這種主動放棄權利的意義何在?
朱瞻基當然不會直接說這只是一場變革的最開始,他們故意放棄一點權力,只是為了讓所有大臣入局。
只要大臣們入了局,今後的形勢就會更加有利於皇室,這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收回拳頭,是為了更重的打出去。
而且他也有信心在登基之後,將這部分放棄的權力重新限制起來。
在歷史上,大明是文臣統治的“黃金時代”,他們壟斷了皇權,讓嘉靖,萬曆幾十年不上朝都不影響大局。
這種皇權衰落,文臣當權雖然被一幫文臣自吹自擂太平盛世,卻讓大明變成了一個畸形的獨腿。大明因此在繁華中搖搖欲墜,被輕輕一推,就倒塌了。
從朱元璋時代開始,罷免胡惟庸丞相之職,就開始了跟文臣的百年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