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決議沒有任何人反對,因為利益分配比現在為了未來的利益爭吵更重要。
對所有人來說,現在的煩惱,都只是幸福的煩惱。
從奉天殿出來,一股寒風讓朱瞻基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朱棣年老體弱,風溼越發嚴重,受不得寒氣,大殿裡面被放了十幾個炭盆。
加上朝會人多,幾百個人在一個大殿裡,也感覺不到寒冷。但是畢竟是寒冬臘月,雖然沒下雪,但是氣溫也在零度一下了。
剛出大殿,除了李亮和孫林他們,還有張氏身邊的郭良也在等他。李亮為朱瞻基披上了大氅,郭良上拜見道:“殿下,太子妃為殿下燉了參湯,讓殿下下朝後直接回興慶宮。”
“知道了。”朱瞻基轉向孫林說道:“你讓楊章德明日到內監夾江銀庫見我,先把奏摺收下,我夜裡要看。”
孫林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午後彭城伯二少爺就到了東華門遞帖子,卻賴在諮情司不走,恐怕是有急事見殿下。”
“遞給我的還是遞給母妃的?算了,讓他來興慶宮吧,母妃昨日還提了他們兩兄弟。”
楊章德是外臣,不方便進宮,張武是親戚,只要不是經常進宮,倒也沒有那麼多講究。
一行人回到了興慶宮,朱瞻基就聞到了一股濃郁的清香味。
回來了幾天,張氏每日都用火爐在朱瞻基的書房燉上一鍋烏雞人參湯。宮中飲食自有條例,一般是不會允許每日重複某菜,謹防下毒。
張氏從打水,放料,全部一手操辦,不讓他人接觸。參湯在朱瞻基的書房燉,她在旁邊看著,一直到朱瞻基喝進肚子裡。
雖然朱瞻基覺得沒必要,但這是張氏一片心意,朱瞻基也就裝作很享受這種照顧,不屈了她的心意。
不管朱瞻基在沒在家,她現在基本都拿朱瞻基的興慶宮當家了。除了有時候接待貴婦女眷,她才會在文華殿辦公。
有她控制大局,孫嫻管著人事,薛尚宮管著雜事,朱瞻基的女人雖然多,但是興慶宮並沒有多少是非。
朱瞻基一進門,張氏就起身迎了過來,捏了捏朱瞻基身上的衣服,說道:“來了才聽藍良娣說你穿了單衣就去朝會,寒冬臘月的,哪能不加一件襖子。”
朱瞻基陪著笑說道:“孩兒自幼習武,寒暑不侵。你摸摸看我的手,熱乎著呢!”
張氏嗔怪地白了他一眼,扭身去給他盛湯。“別仗著年輕不愛惜身體,你看你皇祖父,就是年輕時候落下的病根。湯已經燉好了,快點喝了,也讓我松泛一會兒。”
“明日母妃不要燉了,你在書房這裡一守就是幾個時辰,孩兒心疼母妃,這湯喝的也不香了。”
她登時黯然說道:“你自小就被你皇祖母放在身邊,我想親近都不能,等你皇祖母去了,你又大了,有主見了。我這當母親的別的幫不上你,就想親手照顧你一番,卻還惹你嫌棄……”
朱瞻基連忙投降,賠禮道:“我喝,我喝。孩兒只是心疼母親,怎會嫌棄。”
薛尚宮忍不住抿嘴輕笑,被朱瞻基白了一眼。“你再去拿個碗來,等下張武會過來。”
張氏的手頓了一下,抬頭問道:“我前日還讓郭大使讓他們明日進宮過小年,他今日怎麼就過來了?”
朱瞻基笑道:“肯定是想你這個姑姑了……”
張氏卻嘆了一口氣,吩咐薛尚宮說道:“你親自去小廚房拿個碗來,不要經了別人的手。”
身為皇家媳婦,張氏承受的壓力要比常人大的多。皇家的規矩多,進了宮,跟孃家的來往少的多。
張威,張武都比朱瞻基小,是她進了宮以後才出生的。她這個當姑姑的,雖然給家族帶來了榮耀,但是跟小輩的感情,卻有些生疏。
不一會兒,已經變的身強力壯的張武就在內侍的帶領下來到了朱瞻基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