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利用東瀛人當勞動力,在南洋搞漢化政策,實際上都是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
當然,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也要區分不同的方式,不能拿一套框架來套用所有地區。
這也就是說只要能達到同樣的目的,不能在乎用一種方式。
而這個時代,統治階層卻往往喜歡把一套框架往所有事情上面套,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在朱瞻基與鄭和他們這些主要下屬進行了一番溝通之後,所有人都精神抖擻地開始跟各個小部落的代表接觸。
在這種雞同鴨講的交流中,發生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
比如大明學子想要透過各種方式讓對方學會說大明話;比如透過手勢交流,大明人想要讓土人帶他們去找黃金,卻被帶到他們的仇人那裡,想要借大明的人的能力消滅對方。
比如大明人想要教土人禮儀,讓他們穿上衣服,他們卻不習慣布料貼在身上的感覺,穿上的衣服不一會兒就被脫了。
還有一些土人,根本沒有廉恥之心,當著所有人的面,不論場合都能大小便等等。
但是相互的瞭解和熟悉,就是在這種誤會與挫折,教導與磨礪的過程中,跌跌撞撞地發展著。
這些土人在某些方面可謂是愚蠢之極,但是畢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向前發展的動力,就有向上之心,就有屬於人的智慧。
特別是年齡小一點的土人,他們的接受能力更強。幾日下來,就能辨別清楚你我他之分,也學會了利用手勢和表情,與大明的人員進行簡單交流。
當然,這種交流是不平等的,也不可能平等。
大明人的自我感覺就彷彿是化身馴獸場上馴獸員,只是想快點讓對方學會最簡單的對話。
而這個地方的富足,在探索人員回來之後,就逐漸清楚地展現在了所有人面前。
僅僅半個月的時間,這一萬八千探索人員就在一個直徑八百里的半圓範圍內,發現了四座金礦,兩座煤礦,還有好幾座鋁土礦。
雖然這裡的土地算不上肥沃,但是一些地勢比較低的河灘土地,還是能被開墾成農田的。
而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農,他們都會初級的辨地和洗地,這在這個時代,都是最高深的農業專家了。
他們知道如何調整,改變土地的肥力,而這裡廣袤的土地,讓他們直呼太浪費了。
一個比大明小不了多少的大陸上,竟然只有大明的一個州縣的人口多,而這裡的土地,完全沒有得到開發。
工部的吏員們更是驚歎這裡簡直就是一出寶地,處處都有礦產,雖然不知道這裡的礦產儲量大小,但是在一地就能發現如此多的礦,在大明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這裡面最受重視的就是被段仁志一腳踹出來的那座金礦。
在海龜島,士兵們發現了一塊兩百多斤的狗頭金,已經讓所有人驚歎不已。而他發現的這塊狗頭金,在剝離外皮,只留下黃金與石頭交叉的部分,就重達四百多斤。
能夠有如此大的狗頭金,就代表這處金礦絕對不會小,而且這裡不是山區,就是平地上。剝去上面的一層浮土,下面就是礦脈,開發非常容易。
當這個金礦被發現的訊息傳遍了整個軍營,又引來了無數人的熱議和重視,勾引了不少將士與宗室們的心思。
而這種變化,恰恰就是朱瞻基願意看到的。
他就是想要激發所有人的向外擴充套件之心,不是強制,而是自發。
強制命令的擴張,在沒有重大利益的基礎上,只會慢慢萎縮。
而用利益引發的擴張,會讓所有人都有澎湃的動力,並且會一直延續下去。
當全員迴歸的時候,基地這裡也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