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 (2 / 5)

不到一縣治地,能創造大明近三成的收益,要擱以前,朱棣是怎麼也不會相信的。

但是現在事實擺在面前,朱棣捨不得這個錢袋子,哪怕看不懂,也只能聽之任之,然後自己慢慢研究。

他現在唯一能搞明白的是,夾江工業區的發展,絕對不是複製幾家同樣的工廠就能模仿的。這是整個大明的技術,資源集中在一起,才出現的奇蹟。

有大臣上書要把這個工業模式在其他地方展開,比如同樣有大江的武昌,洛陽,杭州等地。

但是朱棣卻沒有同意。因為他還沒有看清楚這個工業區的本質,卻已經看到了這個工業區的可怕。

他絕對不會同意在京城之外,也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工業叢集,這會給地方官員帶來數不清的資金和資源,也有了造反的本錢。

如今這樣的模式,其實是符合朱瞻基的計劃的。

夾江工業區現在能發展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吸整個大明的血,在供應這一個工業區。

在大明的科研和技術實力沒有真正發展起來之前,在這種模式很容易被模仿之前,他絕對不會大力擴張,導致技術外洩。

他現在看似重心都集中在夾江工業區,但是實際上,他最重視的還是下馬橋農莊的十個研究院。

只不過,這是個研究院除了醫學研究院嶄露頭角,其他的研究院更像是朱瞻基拿自己的私房錢養起來的私人愛好。

但是其他人不知道,朱瞻基對這些研究院有多麼重視。他寧願把金闊帶上,把孫林也帶上,卻不把負責下馬橋農莊的陳誠帶上,目的就是為了讓陳誠幫他看管好這個家。

金闊雖然負責半個大明的商業,但是權力都繫於朱棣一念之間。

孫林雖然負責整個大明的內監監控網路,但是如果朱瞻基不在家,這個監控網路只會受到朱棣的忌諱。

銀行的底子已經組建起來了,只要朱棣不胡來,這個系統就能慢慢發展起來,逐漸控制整個大明的金融。

現在朱棣還看不明白這些,他只能看到銀行幫大明減少了許多精力,減少了許多額外的環節。

所以短期之內只會大力支援銀行的擴張,朱瞻基不擔心。

哪怕銀行現在就是搞的一塌糊塗,被朱棣取締。但是朱瞻基也能學到經驗,過幾年還能組建起這個架構。

只有研究院的人才和研究方向不能中斷,因為整個基礎還沒有奠定起來,一點損失,都是巨大的。

而且一旦中斷,損失的不僅僅是時間,那些人才,整個研究方向和思路就全部損失掉了。

彙報完了大明最近幾個月的大小事務,毛巡才諂笑著說道:“殿下,陛下對殿下的漢化之策非常讚賞,在朝堂上不止一次誇獎殿下。如今為了配合殿下之策,著令天下秀才移居海外,每一個秀才若自願移居海外,當以進士使之,授七品以下官職。”

朱瞻基大驚。“那豈不是天下讀書人恨我入骨?”

毛巡楞了一下才笑道:“怎會如此?大明各處窮酸秀才數不盡爾,他們在大明不過是芸芸眾生,這一輩子都不一定中舉。但是隻要肯移居海外,就能得授官職,如今各縣報名之人絡繹不絕,已超萬戶呢!”

朱瞻基仔細一想,也的確如此。能夠中舉的秀才,都是才華絕倫之輩。每三年才三百多人,一年平均只有一百多人。

而大明的讀書人有多少,最少也不會低於數十萬,這個比例是十分嚇人的。

而且大明的讀書人也不都是家境富裕之輩,許多讀書人也都是貧無立錐之地。在中舉無望的情況下,只能給別人充當師爺,賬房,甚至是在街頭替別人寫信為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