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十一章 各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 各國 (4 / 5)

如今的綠教還沒有成為東南亞各國的國教,大明在這個時候,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影響,讓他們真正變成大明的國民。

他們這麼多的人口,成為大明的勞力,能夠給大明帶來更多的利益。

朱瞻基昂首挺胸地走下高高的舷梯,跪在岸上的所有人在禮部官員的教導下,又連續磕了三個頭,這才在眾官員的指揮下,站起身來。

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其實就是三個大部落的首領。

如今的蘇祿國,也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他們還是屬於結盟制度,管理體系也是三套而不是一套。從國家體制上來說,他們還不如更小的渤泥國像一個集權國家。

在歷史上,也就是今年,他們三王率領了一個三百多人的代表團,在鄭和下西洋經過之後,前往大明朝拜。

當時的朱棣在北平,他們抵達了應天府之後,被大明的繁華所震驚,後來又前往北平參拜皇帝,受到了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

三王在北京愉快地逗留了將近一個月,後乘船沿京杭大運河南下回國。東王在取道山東歸國途中,不幸染病,於永樂十五年9月13病故於德州。

永樂皇帝聞訃,深為哀悼,遂派禮部郎中啟帶祭文趕赴德州,以藩王之禮厚葬東王。

東王長子督馬含率眾回國繼承王位,王妃葛木寧及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和侍從十餘人留居德州守墓。

其後裔在清朝獲得中國國籍,取安、溫姓氏。後來,因歷史上發生過幾次較大的天災,已有不少東王后裔離開德州,分佈多地。

而後東王后裔早已融入中國,成為中華的一份子。

朱瞻基的前世在東南亞發發展,對東南亞各國的歷史和民族,礦產資源都有很清晰的瞭解。

他現在就知道,就在後世的宿務附近,那裡就有一座世界級的超大金銅礦。而整個棉蘭老島,百分之四十的土地下面,就是各種金礦和銅礦,整個島,幾乎都是一座礦。

如何引導這裡的經濟發展,其實在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只不過,這一切都還要等他真正成為皇帝以後再說。

想要改變大明的對外政策,不是他這個還沒有親政的太孫能做到的。

他這次下西洋,就是要梳理整個東南亞各國之間的複雜關係,成為東南亞各海島之間的仲裁者,把整個局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不管以後是把這些地區都納入大明的疆域之內,還是讓他們成為東瀛和朝鮮一樣的附庸國,這些事都不用急著決定。

因為這裡面還涉及到了一個宗教信仰問題。

如今東南亞各國,蘇門答臘,爪哇,都已經確定了以綠教為國教的發展體制。滿剌加,渤泥國也受到了綠教的深遠影響。

唐朝與阿拉伯的怛羅斯戰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那一次戰役,阿拉伯人從唐朝虜獲了一些不起眼的工匠,但是就是這些工匠,給阿拉伯人帶去了造紙術。

撒馬爾罕和巴格達隨即建立起造紙廠,一百年後,巴格達上百間的店鋪都有僱用抄寫員及裝訂工,甚至開始建立公共圖書館,包括首家向外開放租借書籍服務的圖書館。

隨後,造紙術又從阿拉伯西傳至北非、安達盧斯,在13世紀傳至歐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