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只看到了開發銅礦給大明,給朵顏三衛,給韃靼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卻根本沒有考慮到,透過利益的誘惑,大明已經改變了他們這些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
更主要的是,這種相互之間的交流,也影響到了他們的思想和文化,更會慢慢讓他們離不開對大明的依靠。
包括目前駐守在北明山的鄭亨,他都不知道整個計劃的全貌。因為在漠北,還有許多人,同樣在為這個計劃服務。
但是許柴佬不一樣,因為他實際上已經融入了呂宋的整個生態環境。大明要做任何事,都離不開他的支援和佈置,而其他人可以提供的幫助有限。
所以除了朱棣,朱瞻基,負責整個計劃匯總的孫林,還有負責將這些計劃透過各種方式套用在其他方面的黃淵,許柴佬是第五個看到完整計劃的人。
這種後世的政治侵略,經濟侵略,文化侵略,加在一起的手段,在這個時代的威力一點也不遜色於後世。
不看到全部計劃,這個時代的人就猶如盲人摸象,只會認知到自己摸到的部位。
會有人說大象像柱子,有人說像門板,有人說像繩子。但是看到了全貌,會登時明白,願挨大象是這個樣子啊!
朱瞻基從來不會懷疑古人的智慧,他們比後人唯一差的地方只在於見識的積累。
在智慧和手段上,除非是後世驚才絕豔之人,大部分後人要比朱瞻基接觸到的人更愚蠢。
因為他能接觸到的人,才是這個時代拔尖的一撥人。
就以許柴佬為例,他雖然在朱瞻基面前自稱小人,微臣,動不動就跪。
但是他能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外人,成為呂宋島的首富。他的手底下有十二條兩千石以上的大海船,四五千人聽令,隨時能抽出三千人的武裝部隊。
他能在南洋的幾個國家,幾個民族之間趁勢而起,做到一方大豪,這樣的人,在後世又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這樣的人,真的就愚蠢嗎?卑微嗎?
所以,在大明沒有完成佈局之前,朱瞻基只敢把計劃拆開佈置給下屬,讓他們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掌握的那一部分。
如果有不能值得信任的人看到了完整的計劃,知道了所有佈置的前因後果,達到的目的。
他們就能瞭解到從政治到經濟,從思想到文化的對異族的征服手段。這種全面瞭解後的觸類旁通,以及思路的拓展,都會額外造就不必要的麻煩。
朱瞻基可不想培養出一個大明的敵人。
許柴佬最少在短期之內,是完全值得信任的。他也必須完全掌握所有手段的原因和目的,只有這樣,他在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才不會出現偏差。
比如開發金礦的目的不是為了剝削土人,而是要讓他們成為大明的苦力。即使他們從大明的手裡賺到了一些金子,但是為了美食,為了茶葉,為了鐵鍋,為了瓷器,他們又會把這些金子花到購買大明的商品上面。
真要是完全的剝削,他們一個個累的半死,也賺不到金子,就會產生不滿,就會跟大明作對,也沒錢來買大明的商品。
那大明的商品就缺少了一部分客戶,更會因為戰爭耗費巨大的經費。
透過溝通和交流,大明還可以給這些心向大明的熟番一條看似光明的上升通道,讓他們自發地接受大明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