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 (4 / 5)

至於低端瓷器,像百姓用的盤子,碗,他們景德鎮行會也不屑做這樣的生意,也就是一些小的散戶們在做。

瞭解了一番行情,朱瞻基才問道:“此次內監在景德鎮洽談瓷器,生意倒是談的最順利,據說還是於會長主動提出加大供應,倒是難得。”

於達庸陪笑說道:“小民不是相信內監,是相信殿下,所以才聯絡各家,加大產量,供應瓷器。”

朱瞻基眼睛瞟了他一眼問道:“此話怎講?”

“殿下前年弄出了一個專利法,對已有技術大肆推廣,對新技術進行保護。這樣一來,各家瓷窯才敢把自己的新技術拿出來註冊專利,然後進行生產。小民祖傳有一嵌琺琅之技,一直不敢拿出來。去年註冊專利以後,燒製出來讓小民賺了不少銀子。但是沒過兩月,就有了仿製品。小民只是試著到專利司舉報,誰知道三日不到,衙役就封了對方的瓷窯,還賠償了小民損失。所以小民相信殿下是想大力發展商業,絕不是為了向小民這等商戶加賦。”

整天勾心鬥角,絞盡腦汁,朱瞻基也想歇歇腦子,就笑著詢問此事。

當知道自己制定的政策,也刺激了景德鎮當地的各種新技術發展,商業繁榮,心裡也是熨帖無比。

當於達庸拿出了一塊嵌琺琅,當做禮物送給朱瞻基,朱瞻基才知道,原來這嵌琺琅,竟然就是景泰藍。

看到這個東西,朱瞻基心動了一下。

景泰藍技術原本就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元朝那時候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擄掠了大批有專業技能的西方工匠作為工奴輸往後方,專為蒙古貴族生產豪華日用品。

此時,阿拉伯地區流行華麗的金屬胎琺琅製品。在這種情形下,燒造大食窯器的阿拉伯工匠帶著燒造技術和主要原料來到華夏。

在華夏博大精深的藝術土壤上,這些技術很快被吸收和融合,成為華夏工藝美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也因為這個原因,景泰藍這種符合西方人審美的藝術品,在西方的價格非常昂貴。

“現在成品可有供應內監?”

“因是新品,不知蠻夷喜好,故此並無供應。”

朱瞻基吩咐坐在一邊的孫林道:“著人採買一批,價格不需壓的太低。”

朱瞻基知道內監這些人的行為,他們一個個都鑽到錢眼裡面去了,又熟悉行情。所以在民間採買,給商戶留的利潤很低,甚至有時候還強買強賣。

不過他還沒有當皇上,所以對這種有損商業運轉的行為,現在還顧不上管。

孫林應了一聲,讓人記了下來。朱瞻基看到於達庸的臉上有一股喜色,想必他的目的恐怕就是為了跟自己推銷景泰藍。

他是行會的會長,有利用公務損公肥私的行為啊。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想要侵佔商戶的錢,只是用他們的錢來週轉一下,這些人的擔憂也就沒必要了。

但是有了這個心結,他對這個於達庸也就沒那麼感興趣了,哪怕中過進士,當過縣令,現在也不過是一個逐利的商人而已。

朱瞻基耐著性子,跟他們說了一番內監的運作,這次採買物資的太大,所以才半買半賒,不過最遲明年六月,就會將剩餘的一半貨款,分五次透過銀行付給他們。

又跟他們宣傳了一番銀行的金銀票作用,存貸款業務,這才好生寬慰了一番,讓人送了他們出去。

其實他能感覺到,這些人雖然還有一半貨款沒有收到,但是今天能見他一面,這些錢不要了他們都願意。

“下面要見誰?”

“泉州市舶司鎮守太監林小泉想跟殿下彙報年後接待事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