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 (2 / 5)

朱瞻基也沒有時間送他,讓孫林記下了對中和子的安排,跟李亮說道:“下面是誰?”

“回稟殿下,是景德鎮瓷業行會的代表,共計十七人。”

“讓他們進來吧。”

雖然已經快過年了,但是想要在年前把出海的事務都安排好,整個臘月朱瞻基都不會清閒。

雖然具體事務都已經有人分管,但是朱瞻基作為掌控全域性之人,必須要心裡有數。

而且,如今這個時代,人事大權,資訊渠道,都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不是說阿貓阿狗朱瞻基都要安插到位,但是最少,他需要知道什麼樣的事情,安排給了什麼樣的人。這個人,他也必須要見上一見,要不然,上不知下,就會有資訊不對稱的顧慮。

下層人就不說了,他也不可能人人都見,但是最少中層人士,他都需要親自見見。

其次,整個出海大軍近十萬人,軍事作戰安排,後勤安排,航海安排,這些事務他也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框架,不至於發出錯誤的指揮。

所以,即使他參與具體事務,但是每日也要看大量的會議報告。

然後就是商業安排。來自內地的瓷器,江南的絲綢,各地的布匹,還有各種清茶紅茶的供應。

這麼多的貨物,並不是內監全部都直接現款現貨,這裡面還有最少一半的貨物,是內監根本沒有付款的。

而提供這些貨物的商家,願意賒欠,當然不是因為內監的面子大,而是因為內監身後的皇家。

所以朱瞻基有必要的時候,也需要見一下這些商人,安撫一下他們的心。

像這批景德鎮商人,他們大多是私窯業主,為了能搭上內監的線,就願意只先要一半的貨款,條件就是能見朱瞻基一面。

私窯的瓷器當然沒有內監控制的官窯瓷器好,但是他們因為數量多,所以產量也大。

內監這次一次性就能要他們半年的產量,並且先支付一半貨款,他們就是虧也虧不多,賺卻可以賺的多。

而且現在京城的銀行已經開業,其他地區的銀行過了正月十五也都會同時開業,到時候商業銀行這邊,就會逐月歸還貨款。

說起來,朱瞻基的吃相也比較難看。

這些商人們從半年前就開始準備貨物,然後還要等到明年才能逐月拿到貨款,擱在後世,這就是霸王條款。

但是對這些商人來說,皇家願意要他們的貨,就是給他們面子,哪怕是傾家蕩產,他們也不敢說個不字。

當然,朱瞻基也會給他們一些優待,比如免收一定比例的金票兌換的手續費,銀行扶持性貸款等等。

金銀票異地兌換的手續費可不低,這個主要看運輸距離和難度,但是最低也要收百分之五,最高甚至要收百分之十。

比如說在京城存入銀子,領取到銀票,指定在武昌府領取。一百兩銀子,就要收五兩銀子的手續費,要是到西安,就要收百分之十的手續費,哪怕到北平,也要收百分之八。

當然,超過了兩千兩銀子,手續費也會相應的降低一些。這個基本上都是按照現在運送銀子的成本來核算的,他們自己運,也需要耗費不低於這個比例的成本。

而且,銀行的金銀票都是指定到人領取,即使被人搶走也沒用,更不用擔心運輸安全。

現在朝廷的控制力度基本上都只是到縣一級,下面只有驛站和巡檢司的影響力,土匪橫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