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一次,他做了兩件事都有些觸及到自己這個爺爺的切身利益了。
首先當然是東番“移民”。
違背太祖的意思,將遷移回來的百姓重新移民到東番,是朱棣堅決反對的。
雖然朱瞻基只是以海軍擴建為藉口,在東番設立水師,然後將家屬移民到東番。
這件事是投機取巧,雖然明面上沒有違背太祖的意思,但是從朱瞻基的所作所為,也能看出他對“傳統”的不在乎和叛逆。
朱棣雖然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心裡肯定是有些不開心的。因為從這件事也能看出,朱瞻基以後真的要登上皇位,也不會把他留下的條令當回事。
然後就是這次的大勝了。
朱棣兩次北征,雖然取得的成績都很不錯,但是最多取得了一點戰場上的效果,根本沒有達到大明的戰略目的。
但是朱瞻基呢?帶的將士不到北征的一半,更沒有徵用一個民夫,卻能直接攻打到倭國的首都,活捉了他們的王室。
朱棣他的兩次北征跟這次倭國戰役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對於一個以武功自信的皇帝來說,簡直是一種打臉的行為。
雖然立功的人是自己的孫子,朱棣的心裡具體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
反正朱瞻基覺得,如果自己處在朱棣的位置,開心肯定會有,失落也肯定會有,還會有一些不服氣。
所以他這次雖然立下大功,他也不敢沾沾自喜,還要擔心自己的爺爺心裡想不開。
看到自己父親使得眼色,他覺得自己的擔心應該是沒有錯的。
眼見就要進入承天門,朱瞻基才試探說道:“皇爺爺,孫兒一去四月,如今有了四個孩兒,想先回興慶宮看看。”
朱棣皺眉說道:“如今這滿朝文武,各國使節都等候大朝,你這大帥豈可不出席?”
朱瞻基笑道:“孫兒是皇爺爺的孫子,今後將繼承整個帝國,這些功勞,獎賞豈會放在眼裡?皇爺爺只管賞賜了那些立功的將士即可,孫兒什麼都不要,就想回宮看看幾個孩子。”
朱棣笑了笑說道:“那你就先回宮見見你母親和孩子吧,王彥去了那麼就,各級將領功勞,朕心裡都有數了。”
朱瞻基笑道:“孫兒還是個孩子,即便是立下些許功勞,也是皇爺爺和父親教導的好,不敢居功。”
朱棣搖了搖頭說道:“該賞還是要賞的,朝鮮又送來了一百貌美女子,我給你興慶宮撥了一半,要是有喜歡的,也可收入房中。”
朱瞻基只能嘴上表示感謝,心裡卻在吐槽,這麼多女人,自己哪伺候的過來啊!還不如賞賜有功將士。
不過,這個時候又不是過年,朝鮮又進獻美女是什麼個說法?難道是見滅了東瀛王室,他們有些怕了?
更奇怪的是朱棣這個時候提起朝鮮是什麼意思?難道他見自己滅了東瀛王室,覺得這種戰績他自己都沒有過,有心拿朝鮮王室來練練……
車隊進入了承天門,然後經過端門,午門,最後進了奉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