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長久穩定,在任何時候,其實都是政治架構的穩定,經濟發展的穩定,科技騰飛的領先,軍事統領的平穩。
大明的科技,經濟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位置,特別是電話出現以後,朱瞻基現在不再害怕被官員壟斷視聽,這個時候,考慮更多的就是削權了。
在政治方面,經過幾十年的不間斷調整,處政權,立法權,監督權,軍事權被他各自圈定了範圍、
任何一個大臣,哪怕是現在的總理大臣于謙,能夠管理的範圍也非常有限。軍事他管不了;執法機構他也管不了;立法大權,他更管不了。
總理大臣上面有皇帝,與他平級的還有議長,秘書長,每個人只能管職權範圍的一攤事,這樣就不怕有權臣的出現。
所以,朱瞻基現在開始考慮的削弱兵權了。
由於勳貴家族都被分封海外,包括他的兒子們,宗室也都被分封海外,現在大明本土,並沒有勢力特別大的勳貴家族。
目前的大明周邊,也只有三個公爵府還有統兵權,分別是黔國公沐家,他們鎮守後世的緬甸,英國公張家,他們鎮守後世的阿薩姆,還有武國公鄭家,鎮守河中。
其他各部軍衛,由於不用直接面臨戰爭,都是屬於活動的統兵權。
也就是說,各部的軍衛是固定的,但是指揮使以上的官員,全部都是流動的,三年到六年一換,防止將領擁兵自重。
每家勳貴或者是將領,只能按照級別,有十人到三百的親衛是直接聽令將領的。
除了他們,大明也就在極西三城有例外,那裡是當初唐賽兒他們自己從山東帶過去的百姓,領兵權也一直在他們的手中。
如果大明不西進,他們就是大明的西北邊境,可是如果大明真的打到莫斯科,甚至打到中歐,西歐去的時候,他們所在的位置就變成了大明的腹地。
變成了大明的腹地,如果還想像現在一樣擁有領兵權,那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唐賽兒想要西進,朱瞻基是支援的。但是打下來以後該如何重新安排,才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當天晚上,紫金山下的林府,寧國,林漢倫,還有林家老四林喜在書房中商議了大半夜。
寧國想要放棄軍權,今後林家主要經營唐林城。
林漢倫卻不願放棄軍權,想要讓林家繼續西遷,充當大明的守門人。
而林喜又有其他的想法……
從在戰場上受傷,一代猛將林喜變成了一個弱不禁風的虛弱男人,但是他的經驗和見識卻都沒有落下。
在電報線路被安到唐林城以後,再加上鐵路的暢通,大明對邊境的統治力增強了許多。
現在,電話也被髮明瞭出來,邊關的事務一個電話就能跟應天府聯絡上,更是變相地減弱了勳貴的作用。
在林喜看來,除非林家一直勇往直前,充當大明西進的先鋒,否則的話,兵權終究是要慢慢放棄的。
但是林家現在第二代只剩下兩人,第三代還沒有成長起來,如今剛好處於青黃不接的境地。
而且,林家想要長久發展,總不能讓孩子們一個個都上戰場。人都沒了,打下再大的地盤也都是一場空。
所以對林漢倫的想法,他是不支援的。
寧國的想法,倒是可行,但是如果大明的邊境真的打到莫斯科,成為後方的唐林城林家還能鎮守多久呢?
三人商議了大半夜,最終還是決定先發電報去唐林城,詢問唐賽兒和林楚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