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這次到了京城,皇外祖那裡,還要你多討好一番。永衡姨那裡,因為今年夏天時候的行動,得到了皇外祖的嘉許,這也說明,皇外祖並不忌諱你們這些女兒干政。”
寧國公主卻搖了搖頭說道:“你想的太簡單了,你又怎麼能比得上我更瞭解你的皇外祖?何況,永衡插手的是外事,真正涉及到軍國大事,我插手越多,越是壞事。
身為皇后的親女,從小她接受的教導可要比一般的公主多了許多。
她很清楚自己父皇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從不願意在家國大事中間摻雜私人感情。
永衡是鑽了個空子,利用自己在歐洲的便利條件,幫助通政司在他們力不能及的環節提供了一些幫助。
即便如此,她也沒有直接參與到大明的直接利益分配環節,所以,她們的父皇才會大為嘉賞。
可是現在不一樣,唐林城要主動開戰,涉及到大批的軍用物資,甚至包括軍隊的調撥,資源分配的傾斜。
她如果真想為林家多要點好處,自己反而不能插手太多。
哪怕她現在是林家的兒媳,唐林城的女主人,但是首先,她是父皇的女兒,是大明帝國的公主。
林漢倫有些失望,可是寧國公主又說道:“我們一起去見你皇外祖,我只負責向他哭訴唐林城的日子過的苦,剩下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做。記住,除了你皇外祖,任誰那裡的關係你都不要去跑。這個帝國,永遠是你皇外祖的!”
聽到母親的話,林漢倫這才慢慢想通了這裡面的干係。他突然發覺,這個原本在他眼裡嬌生慣養,只會花錢,只會享受的母親,其實一點也不像看上去的這麼簡單。
雖然只是一年沒有回來應天府,但是在此來到應天府,林漢倫就已經覺得跟不上時代了。
應天府剛出現的電話,竟然能夠千里傳音。而如果電話線路接到唐林城去,那豈不是說,今後人在唐林城,就能直接跟皇外祖對話了?
而如果電話普及開來,那麼哪裡除了天災人禍,哪裡有了戰事,應天府這裡也很快就能知道。
回來的第二天,寧國和林漢倫就得到了朱瞻基的召見,看過了唐賽兒寫的厚厚一疊軍情彙報,朱瞻基又詢問了林漢倫在軍中的所見所聞,就打發他去國防部,跟那些參謀部的將領講解連發槍在廣泛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林漢倫連向朱瞻基開口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打發出宮,內心難免有些鬱悶。
留下了寧國公主在跟前,看著她素淨的衣服,朱瞻基嘆了口氣。“既然回來了,你就在京城留到你母后滿孝再回唐林城吧。”
寧國公主卻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父皇,婆婆西征,漢生坐鎮後方,連漢倫都要隨軍,女兒怎能一人留在京城享福?”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唐林城是什麼做派,唐林城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可是女兒只要留在唐林城,不就能讓民心安定嗎?這不也是我這個公主最大的作用嗎?”
朱瞻基聽出了她語氣裡面的怨氣,卻沒有放在心上。“你是皇后嫡出的公主,嫁於林漢生的確有些屈尊。可是如果不是林漢生這樣的男人,不是唐三姐這樣的婆婆,你能過得這麼暢意嗎?林家這些年的處境的確比別人家苦一些,可是林家的財富和兵力,難道不是大明勳貴世家裡面最大的嗎?
這次,不僅你要留在京城,就連漢倫,朕也不會放他回去。因為朕這一次,要徹底解決林家的後顧之憂。”
寧國鳳眼微瞪,看著朱瞻基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朱瞻基又道:“以前是因為人口太少,所以朕放任那些斯拉夫人不去管他們。但是現在唐林三城有了一百多萬人,河中都督府也有了兩百多萬漢人,只要一場大勝,將斯拉夫人打疼,趕走,你們這些人有二十年發展,人口已經勉強能守住疆域了。
不過,寧國你想過沒有,如果朕將大明的邊境一直打到莫斯科去,那你林家又該何去何從?把這件事考慮清楚了,你再來跟朕說……”
對唐賽兒,寧國和林漢倫來說,林家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但是對朱瞻基來說,林家的事不過是大明帝國的一點邊角小事。
如今除了北非,歐洲,西亞,其他地區全部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歐洲人如今翻不了天,他考慮更多的是大明的長久延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