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影響下,莫斯科到波羅的海區域,除了小股屬於立陶宛公國的勢力仍然在進行遊擊戰,大部分勢力都放下了武器。
漢薩同盟的運輸隊伍成為了大明的運輸兵,將大批的補給運送到了莫斯科。
但是,炮彈依舊短缺。
九月中旬,大批的炮彈終於艱難地運抵了莫斯科,而這個時候,唐賽兒也已經回到了莫斯科,準備在冬季來臨之前,徹底解決掉莫斯科。
當大明軍隊有了足夠的炮彈,莫斯科的堅城也在炮火中被摧毀。
即便再多計程車兵用泥土和拆了城中的房屋來修補破壞的城牆,但是建設的速度永遠比不上破壞的速度。
在人數上有劣勢,大明人更願意用炮彈來換取士兵的生命安全。
炮火覆蓋,在前面變成廢墟之後,士兵才緩慢推進,一點點蠶食莫斯科人的地盤。
一片片的街區變成廢墟,而敵人的防禦圈也逐漸縮小。
十月六日,伊凡終於下令撤退,城中的五十多萬青壯攜帶著糧食,金銀,向西部的斯摩稜斯克方向撤退。
在過去的歲月裡,立陶宛和莫斯科為了這座城市鬥爭了幾百年,這裡盛產的煤礦成為了雙方爭奪的資源。
一直到了二十年前,他們雙方才放下了武器,共同開發煤礦,進行鍊鋼。
不僅莫斯科公國不肯放棄最後的這片土地,就是立陶宛人為了這些煤礦,也不會再退讓。
如果失去了這裡,立陶宛公國也將會同莫斯科公國一樣,失去抵抗的能力。
伊凡在撤退的途中一直憂心忡忡,因為武器的差距,他們已經被大明人給打怕了。
可是讓所有人意外的是,大明大軍並沒有追逐,只有一支不超過五萬人的騎兵部隊,銜尾追擊。
雖然又有上萬戰士失去了生命,但是這種損失對羅斯人來說,並非不能承受。
唐賽兒在克里姆林宮升起了大明龍旗,而大批計程車兵也住進了溫暖的房子裡面。
按照大明律,每當攻佔一座新城,首先要清除的就是城市裡面的教堂。只要不是儒釋道的教堂,就永遠不能出現在屬於大明的城市中。
這項舉動遭到了留守教士的反對,但是唐賽兒沒有絲毫仁慈之心,一聲令下,所有的教士被全部擊斃,幾十座稱得上奢華的教堂,全部被安裝了炸藥炸燬。
而後,大明士兵們安穩了下來,他們甚至還拿出了銀幣,徵召那些農奴去田地裡面割草。
他們沒有追擊的想法,已經開始準備過冬了。
而在南方,鄭英面對的戰爭難度要遠遠大於唐賽兒,半年的時間,他依舊沒有能夠徹底肅清頓涅茨克一帶的聯軍。
這不是因為鄭英無能,而是南北不同的戰略地位決定的。
北方的羅斯公國,根本沒有轉圜的餘地,他們的國家,國都,都直接暴露在大明的槍口之下。
但是在南方,頓涅茨克鐵礦的發現,讓聯軍各國都將重兵屯與一線,與大明軍隊死磕。
這個時代,在東歐,最強大的不是莫斯科,而是立陶宛大公國。
這個國家在後世不過是一個區域性小國,許多人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是這個時代,他們強大無比。
十三世紀,蒙元人西征,第一個反抗,驅趕走蒙元人的就是波蘭與立陶宛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