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 (2 / 4)

而且,他們只能挖礦,所有的提煉要交給朝廷,由當地的官員負責組建工坊,內監負責交易。

另外,朝廷還要負責每一家的生產工具的提供,如果有礦,還要負責提供挖礦的工具。

除了人,等於朝廷要承擔其最開始的起步階段的投入。

這幾百家勳貴,雖然每隔一級,地盤就要少一半,但是最少的伯爵,也能分幾百裡的土地,而這土地上的收益,大部分都是他們的。

朝廷會用這些稅收建立三級管理政府,一為總督府,負責整個南洲治安保護。

然後還有十七個州府,負責每個王爺地盤上的各種管理。最後,是一個縣治為主的最低階管理體系,負責當地的民生。

文官管生產,農業,稅賦,負責協調區域之間的矛盾,內監負責商業領域,控制進出口。然後海軍直屬總督府,以各大港口為基地,負責維護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南洲並沒有陸軍。因為這片土地沒有外敵,僅有幾十萬土著,也根本不可能是大明人的對手。

各大王府除了每家可以從大明帶去一支三千人的護衛,整個南洲沒有了任何軍事力量。

而且,朝廷也下了死命令,嚴禁任何王府發展自己的勢力,護衛人數不能超過三千。

這也是為了防止以後各大王府做大,有自立之心。

為了讓南洲得到最大化的開發,還不得到破壞,朱瞻基推出了南洲開發指南一書。

南洲除了南方和東部的少數地區種植糧食,實行糧食自給自足之外,大部分割槽域都劃成了牧場。

在這份開發指南里面,明確提出了將南洲建設成為大明的軍馬基地,羊毛基地,礦產基地。

而且還首次提出了土地荒漠化概念,並且要求在西北一帶,也實行保護草場的思路。

如今的大明不是原本的大明,南洋的糧食一直源源不斷地往內地運,糧食是不缺的。

因為不缺糧食,造成了糧價低廉,讓種地無錢可賺,也相應地減少了土地兼併。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如今的大明商業發展迅速,商業的利益遠遠超過了土地帶來的利益。

再加上這些年一直在推行的移民政策,東南一帶,中原一帶的人口一直向四方流失。

而大明也是政府移民執行最有力的時期,後世中國的人口譜系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大明時期奠定的。

一直到21世紀,大部分人都還知道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往事。

只不過,朱元璋時期的移民是殘忍的,絲毫不體諒老百姓的死活。

但是到了永樂時期,特別是近些年,朝廷經費充足,各地的水泥路,驛站,沿途到處都是。

拿到移民貼的老百姓,不僅在移民途中能得到照顧,抵達目的地之後,還能得到免費的糧食和種子,工具。

樹挪死,人挪活。當能夠獲得大量土地,能安家落戶的時候,百姓能夠爆發的力量是巨大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