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 (1 / 5)

東洲帶回來了大量金銀,除了有少部分獎賞將士,農師,內侍,其他的大部分都被收入內庫。

這也是有講究的,國庫與內庫是分開核算,船隻的製造,艦隊的開銷,當初都是內庫出的銀子,收穫大部分自然也要入內庫。

但是內庫不能將所有便宜佔完,所以即便外廷沒有出力,也要分國庫一部分,然後用之於民。

不過,如今的內庫除了實物,基本上所有的金銀,全部都存入了大明銀行,記入了皇家的賬戶。

可以這麼說,如今的大明,內庫一直都是比國庫富裕。

哪怕前些年貿易規模沒有這麼大的時候,內庫也比國庫富裕的多。

下西洋,北征蒙元,包括哪裡有了天災人禍,每一次內庫都是要出大部分銀子的。

因為大明的國庫,從來沒有充實過。

也就這幾年,朱瞻基出海帶回來的大批金銀,透過銀行調節金銀,減少了貪腐,國庫的資金才從入不敷出變的略有盈餘。

要問現在全大明權勢最大的大臣是誰,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蹇義。

蹇義身為吏部尚書,管理天下官員,身為宗人令,管理天下宗室,身為議長,主持朝廷會議。

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沒有一個大臣能比得上他。

但是若是要問,全大明最有權的大臣是誰,則所有人都會說出另一個名字:陳瑄。

陳瑄算不上朱棣的近臣,靖難之役時,他是建文帝的人。在朱棣打到長江之時,才投降,然後獲封平江伯。

等於說,他雖然抓住了從龍之功的尾巴,卻因為排位較低,一直被排除在近臣之外。

而且他的運氣也算不上好,他能力出眾,曾經統率天下大半水師,要是一直留在水師,朱瞻基改制海軍的時候,他是當仁不讓的海軍總督。

但是,他在永樂十年被調到淮安,治理黃河,淮河,總督天下漕運。

漕運總督在原本的歷史上,算得上一個緊要官職。可是這一世,朱瞻基大力發展海運,運河雖然疏浚通了,卻因為不必往北方運糧,導致了漕運並不興旺。

永樂十四年,朱瞻基想起了他,將他從漕運總督調到京城擔任大明銀行總督。

當時的大明銀行初建,這個職位一點也不起眼,陳瑄當時還認為這是貶諦,都有辭官的念頭了。

他是灰心喪氣地接任了大明銀行總督一職,在他看來,大明銀行不管運營,雖然管著戶部發展銀行,皇家商業銀行,那兩家卻不必聽他的,沒有半點實權。

但是,大明銀行雖然不管運營,只管金銀幣轉運,以及在全國建立的二十個金庫,但是這可是管著全天下的錢財啊!

銀行發展越好,發展的越大,他手裡的權力也就越大。

永樂十八年,朱瞻基出海歸來,開始清查銀行舊賬,禁止民間金銀轉運。

從那以後,天下各處設卡,查收金銀,而且錦衣衛,內監,諮情司同時出動,調查各地交易情況。

也就是說,超過一百銀幣的交易,就要提供銀行金銀票存根。想做生意,可以,你只能透過銀行交易,以銀行的金銀票為證。

任何人,都不能攜帶超過一千銀幣的現金出門。天下商業盡歸銀行來負責金銀流通,任何人也不能逃稅。

對於這個舉措,老百姓拍手叫好,因為他們手裡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多金銀。

對那些地主的影響也不大,反正他們大部分金銀都埋在地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