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 (2 / 5)

朱棣開始有些不習慣,哪怕是閱兵儀式上,他也沒有直接面對過這麼多的目光。

看到朱瞻基的動作,他也學著揮了揮手,隨著他手臂的動作,場內的民眾和士兵們也隨之做起了人浪。

人浪這個動作倒不是朱瞻基引導的,不管什麼時代,當一項運動廣受歡迎的時候,他們的擁躉自然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支援方式。

從場外的敲鑼打鼓,統一服裝,到場內的各種標語,包括人浪,都是自發出現的。

特別是人浪這個需要全場觀眾配合的慶祝方式,十八年出現的時候,觀眾還配合的亂七八糟,到了十九年,不論哪場比賽,觀眾們就比著誰做的更好看。

朱棣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慶祝方式,一時之間有些目瞪口呆。他的手也忘記擺了,而他的手停了,人浪繞過了一圈,就停了下來。

朱棣又想揮手,朱瞻基連忙攔住,笑道:“皇祖,是不是有如臂使指的暢快?不過今日不是比賽,就讓眾人歇息一會兒吧,馬上還有閱兵。”

朱棣意猶未盡,雙手撐在窗臺上,向場內望去。“十萬人匯聚一起,還如此集中,快要比得上千軍萬馬的戰陣了。如今皇家多了一個與民同樂的渠道,這百姓對我們皇家,也會更加忠誠。”

雖然朱棣的年紀大了,但是想問題的思路卻沒有老化,只是一會兒,就能看出這個競技場的主要作用。

對朱瞻基來說,不管是蹴鞠大賽,還是閱兵,其實都比不上把高高在上的皇家跟百姓連在一起更重要。

在這個時代,沒有電視,沒有廣播,老百姓的心裡雖然有皇上,但是他們只是對皇帝這個位置忠誠,而不是對哪個人忠誠。

只有讓老百姓,讓士兵們看到皇上,才能將這種崇拜,從一種模糊的概念,轉化為對個人的忠誠。

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只要不是傀儡,就會喜歡閱兵。

一方面是為了籠絡軍心,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競技場這個能容納十萬人的場所,是一個比任何地方都適合搞個人崇拜的場所,當十萬人的目光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從眾心理下,會很快將內心的崇拜具象化。

可以這麼說,這個競技場建成,只要皇帝不倒行逆施,懂得在百姓面前作戲,最少應天府當地的百姓,絕對不會站到皇室的對立面去。

因為透過競技場這個場所,皇室讓百姓的崇拜有了著落,寄託在了現實中。

具象化的崇拜,是比沒有目標的崇拜,更加穩固的,並且不會輕易變化。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可能會不敬神,也可能見神就拜。但是任何一個已經有了信仰的人,都不會輕易轉變自己的信仰,就是這個道理。

兩人在視窗坐定,站在演講臺前的李亮立即就舉起了自己的右手,早就在關注著他的樂師們,立即敲響了面前的鼓。

為了爭奪這個位置,李亮和呂震還爭了半月。呂震畢竟年紀大了,在中氣不足,也難以堅持兩個時辰的高呼,所以最後還是李亮勝出,擔任主持,而呂震掛了一個總指揮的名分。

今天,一共有三百六十位鼓手被均勻佈置在場地裡面,確保每一個方位的民眾,都能聽到整齊的鼓聲。

除了鼓聲,今日的慶典沒有任何其他樂器,一切按照軍隊裡面的軍樂進行。

當三百六十面大鼓同時被敲響,這聲浪形成的共振讓所有人都興奮了起來。

為了準備今天的慶典,所有的閱兵士兵已經接受了訓練三個月,雖然不一定能走出整齊劃一的正步,但是最起碼已經像模像樣。

搞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沒有人能比朱瞻基更擅長。

而且,他還不僅僅抽調的是京衛和京軍,還包括了一些沒有出征的邊軍,幾乎是每個軍隊都抽調的有人。

這樣在宣傳的時候,不至於讓某些邊軍,邊衛,覺得自己被忽略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