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太孫出海三年,帶回來了超過兩千萬兩白銀的財貨。
三年前,皇帝御駕親征,消滅了中亞強國帖木兒,將整個西北納入大明範圍。
如今的大明,要比盛唐之時疆域還要大的多,真正達到了強盛之極。
也就蒙元西征之時的疆域,能比大明更大,但是蒙元只是掠奪,並沒有管理的能力,那些地盤並不能直接算是蒙元的疆域。
何況,大明現在將南洋變成內海,東瀛變成屬國,這可都是蒙元都沒有做到的。
環顧天下,竟然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給大明造成威脅。那些原本草原的惡狼,現在一個個都變成了大明的看家狗。
永樂十二年,北征將瓦剌打敗,韃靼歸心。
永樂十四年,太孫瞻基將東瀛征服。
永樂十五年,太孫出海,勘明天下地輿圖。
永樂十八年,陛下御駕西征,消滅西方強國。
到了今年永樂二十年,這十年間,大明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真正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大勝歸來,從三月間,應天府就開始準備了起來,迎接皇帝歸國。
這個時代的朱棣,遠遠要比原本的時代開心的多。
在原本的時代,朱棣五徵漠北,除了前兩次有些成效,後面三次都只能說是無功而返。
因為敵人永遠不跟他正面對陣,你來我就跑,你走我又來。
但是這個時代,第二次北征之後,朱瞻基就用一座北明山銅礦,將韃靼和瓦剌殘部給籠絡住。
火槍的改進,讓大明的武力直接升了一個臺階,可靠的熱兵器對戰冷兵器,即便對方的馬再快,也快不過子彈。
少了三次北征,讓大明老百姓的負擔減輕了不少。如果不是因為西征耗費人力物力巨大,如今的大明,可以算得上國泰民安。
即便是西征耗費巨大,但是別忘了,朱瞻基這些年已經從經濟結構和資源上,為大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征服東瀛,與歐洲貿易,這些都給大明的經濟增強了不少實力。
從南洋運糧,相應地解放了不少生產力,即便是朝廷徵了百萬勞役給西北運糧,大明依舊不虞糧食短缺。
還有工業的發展,別的不說,只是軸承的出現,就能讓板車裝的更多,需要的勞力更少。
所以哪怕朱棣發動了西征,如今的大明依舊比原本的歷史上更強盛。
還不說因為朱瞻基的先見之明,讓大明少了一次農民起義。
特別是東南一帶,因為工業的發展,如今的百姓生活遠遠超過了歷史上。
工業發展帶來的人力需求,相應地減輕了不少土地兼併。
老百姓不需要一直在田地裡辛苦勞作,只要肯下力氣,不管是工廠,還是運輸環節,還是商業環節,都能找到謀生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