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二七章 自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二七章 自作 (2 / 5)

工部依靠工匠,在朱瞻基的下馬橋農莊東側,開辦了大明第一家工匠學校。不僅大力推廣了這些只是,還直接將這些理論知識,進入到應用階段。

在朱瞻基的心裡,本來已經給解家的幾個人都釘上了只能研究理論,不能擔任職官的符號。但是解禎期現在的選擇,讓他對解禎期的期望更高了。

“今日新晉進士的日程安排是什麼?”

“上午去吏部進行報備,下午去孔廟祭祀。晚間在翰林院舉辦恩榮宴。”

恩榮宴也就是瓊林宴,因為元代改名叫恩榮宴,所以明代大臣也沿用了這個稱呼。

“傳解禎期進宮見駕,孤今日中午就想見見他。”

解家是朱瞻基在士林中間立的典型,對解家,朱瞻基自認也是仁至義盡。

所以,他不願意出任何差錯,這解禎期如果可靠,那他就重用,要是因此對自己有了怨恨,那就把他打發到呂宋,讓他自生自滅了。

今日是傳臚唱名的第二日,這幾日,為了人新晉進士們享受一番,每日的行程安排的並不緊湊。

解禎期作為狀元,在吏部第一個進行了登記。這種登記就相當於後世的人事檔案,將個人的戶籍,家族人口,個人特長等記錄在檔。

因為沒有照片,檔案裡面還有不少關於個人外表,甚至是身體隱私的記錄。

比如身上哪裡有胎記,少一顆牙,或者六指等,都要記載的清清楚楚。

這也是預防有人假冒身份。

解禎期第一個登記完,當面見蹇義接見的時候,向這位負責大明人事安排的大佬提出了不願入翰林,而想外放的請求。

蹇義當然是驚訝無比的,他沒有想到解禎期傲氣如此大,因為朱瞻基的一句話,就想去海外來證明自己。

他當然是勸了又勸,解縉雖然有些不通人情世故,但是正因為如此,他跟朝廷的幾個堂官之間並無太大矛盾。

蹇義也願意解縉這樣一個“單純”的人待在內閣裡,並且佔據內閣首輔的位置。這樣的話,內閣根本沒有直接影響六部的能力。

當知道解縉已經同意瞭解禎期的計劃,蹇義也無話可說了。

出了蹇義的公房,解禎期忍不住嘆了口氣。他當然知道自己的選擇有些冒險,如果能做出成績還好,三年,最多六年,他就能回到京城。

但是要做不出成績,他這一輩子就別想再進翰林院了。

不進翰林,做堂官還有機會,但是想要進內閣,反而沒有了機會。

但是,他不後悔。

因為入翰林這條路,他已經能看到終點了。如今朝廷政局穩定,最少在他的叔父沒有告老還鄉之前,他是沒有機會進入內閣的。

最多在翰林院修史書,或者擔任侍講,講讀,在經筵上表現一番,或者去給太孫殿下的孩子啟蒙。

在翰林院待個一二十年,等叔父解縉告老還鄉,他也才四十多歲,那個時候,也會成為學士,剛好進入內閣,擔任殿下的言官。

因為性格上面的缺陷,他不認為自己能有執掌一部的機會,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就像自己的叔叔,哪怕身為殿下的老師,也根本沒有掌握實權的機會,始終是個言官。

想要改變,就要從進入官場的一開始改變,走一條艱難一點的道路,從一開始糾正自己已經定型的性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