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鄭亨從去年十二月抵達碎葉城,表面上按兵不動。
但是實際上,自他抵達碎葉城的第一時間,這裡就已經變成了國際外交的重要戰場。
永樂三年,帖木兒去世,諸子爭位。
永樂七年,被帖木爾傳位的孫子哈里勒·蘇丹被叛將拘繫,沙哈魯趁機進軍中亞,驅逐叛將,奪取撒馬爾罕,平服內爭,將撒馬爾罕封予其子兀魯伯。
從此,原帖木爾帝國所轄地區,除波斯西部、伊拉克和敘利亞以外,波斯東部和河中地區均由沙哈魯統一。
沙哈魯與兀魯伯這父子兩人都是難得的學者型君主,他們在位期間,大力發展經濟和擴張文化影響力。
這一時期是撒馬爾罕的黃金時代,經濟繁榮,各國商賈雲集,國庫充盈,學術文化昌盛,宮廷學者薈萃。
雖然大明要對帖木兒國動手的訊息已經傳了幾年,但是一開始沒有人認為大明能佔據優勢。
這不是因為帖木兒國實力強大,綜合國力來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跟大明相比。
之所以認為大明居於劣勢,一方面是因為大明勞師遠征,一方面是因為帖木兒國強大的騎兵。
沙哈魯是一個著名的詩人,重視文化教育。兀魯伯自小聰明,是有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父子兩人從永樂七年到永樂十九年之間的這段時期,將帖木兒國的經濟提升了三倍有餘。
而且,他們強大的騎兵,靈活的戰爭方式,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戰爭的天平從朱瞻基東征東瀛之後,又在南洋立下赫赫戰功,所有人才認識到,有了新式火槍的大明,已經處於了優勢。
漠北的蒙元人已經徹底認輸,他們不敢再跟大明有任何的爭端,這種影響已經抵達了西北各國。
沙哈魯和兀魯伯在確定大明即將西征之後,一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累研究新式火槍。但是他們用鍛壓方式包裹出來的槍管,依舊避免不了爆膛的結果。
他們派出了暗間進入大明,但是因為大明的封鎖,他們只知道大明是用鑄造方法直接鑄造出槍管,卻不瞭解具體工藝。
提升爐溫,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都是一個難題,沙哈魯和兀魯伯父子兩人雖然才華過人,禮賢下士,但是也衝破不了時代的侷限。
帖木兒國雖然有不少鐵礦,但是他們爐溫達不到,只能將鐵半融化後人力鍛壓。不能完全融化鐵水,連精鋼都難以提煉,更何況合金槍管。
他們表面上依舊平靜,安撫人心,但是實際上已經不太樂觀。
只不過,強大的騎兵依舊給了他們足夠的信心,他們並不認為帖木兒國的優勢那麼容易被抵消。
特別是他們的南方海軍在波斯灣被朱瞻基一下子打敗,這對於整個帖木兒國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
為此在去年,兀魯伯還在撒馬爾罕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天文臺,安裝有一具半徑達40米的巨型象限儀和其他儀器。
透過這套儀器,兀魯伯在此測出的一年時間的長短更為精確,並且以此確定了數百顆恆星的位置和距離,顯示出了他們在天文和星象方面超過了大明。
大明的強大,因為資訊的封閉,並沒有多少下層人知道。在許多普通百姓心中,從西察哈臺汗國轉變而來的帖木兒國,在蒙元帝國之後,就是最強大的國家。
這種士氣在戰場上或許並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在戰爭的潛力上,卻又更加韌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