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有這方面的自信,是因為他在大明管理的是科技前沿下馬橋農莊,很瞭解如今的大明科技發展已經到了哪個階段。
在他看來,大明早就是一個文明國家,如今又大力推動科技興國。而這幫野人還處於野蠻時期,信奉神大於王,愚昧不堪。
雖然他們曾經在武力方面超過大明,但是在大明大力發展軍馬養殖以後,這種差距就已經抹平。
當火槍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大明的力量對比,在大明充足的人力對比下,所有的西域國家都不再是威脅。
甚至陳誠認為,只要策略得當,大明佔領整個西域,讓所有部落臣服,也只是時間問題。
從朱瞻基派他來西域,他就一直在謀劃此事。按說,當鄭亨的大軍抵達,各大國家都派出了騎兵幫助大明西征,他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他還留在西域這裡,目的就是為了藉助鄭亨大軍的威懾,將所有部落納入大明的統治。
這件事不能急,如今的西域各國依舊兵強馬壯。而大明距離此地太過於遙遠,如果只是武力逼壓,還會引發不必要的反彈。
從朱棣和朱瞻基派溫和派的鄭亨統率北路軍,陳誠就已經看出了朱瞻基的心思,如果不借助這個機會將整個西域納入大明,他才真的愚蠢了。
如今的西域各國,吐魯番,火州、柳城因為距離大明最近,如今已經徹底脫離了東察哈臺汗國的統治,偏向了大明。
而東察哈臺汗國的各部落,如今也是人心不定。
他們雖然大部分都認可大明的實力,但是更多想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只是借用大明的力量對付他們最大的敵人西察哈臺汗國。
對付他們必須要講究策略,陳誠已經看到了經濟控制對他們的影響。
只要以後讓他們的經濟離不開大明的扶持,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倒向大明。
另外的金帳汗國各部落,他們的成分更加複雜,經濟也更差,距離大明也更遠。想要控制他們,更多需要武力威懾。
所以,只要打敗了帖木兒國,然後大明在河中地區駐軍,一手握刀,一手拿糖,怎怕他們不聽話。
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候,他不僅不能離開西域,更要牢牢抓住這個機會,為自己的以後立下不世之功。
他身為一個文官,對封疆海外沒有什麼興趣,更想借助這個功勞,能直接進入朝廷中樞。
而鄭亨來到西域之後,對西域各族進行了大力籠絡,也讓陳誠看出了他的目的。
在這一點上,兩個人目標一致,還沒有利益之爭。
要不是林三他們遭遇到了覆滅危機,他現在也會在碎葉城跟鄭亨通力合作。
林三他們聽了陳誠的分析,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攻擊自己一方的是整個西方的臭人們聯合起來的大軍。
要不是冬季補給運輸不便,他們能派出更多的軍隊,那個時候就更危險了。
開春以後,北路軍就會出兵,在大明跟帖木兒國分出勝負之前,暫時還沒有能力顧得上他們。
雖然同在西域,但是碎葉城,撒馬爾罕那裡,距離唐林城有六七千裡,在大半年的時間裡,必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守衛唐林城。
如果大明獲勝,那些臭人自然不敢再來。但是如果大明失敗,這唐林城恐怕就會難以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