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主帥,易信不在,朱真行軍作戰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並沒有顯示出優秀的處政能力和權謀平衡能力。
至於第四艦隊的顧興祖,他的第四艦隊總兵官的職位都是託了父祖的光,資歷太淺,根本無法爭這個位置。
左思右想之後,朱瞻基還是不想這麼早就確定下來,以如今戰事重要為由,暫時依舊讓鄭和處理軍務。
孟瑛對能去忽魯謨斯也很開心,不顧自己回來還不到一個月,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半年多過去了,大明現在又改裝了數十艘一級戰艦的蒸汽帆船,就連寶船也改裝了幾艘。
這次孟瑛出海,就全部用蒸汽帆船,而不是純帆船了。
雖然寶船的改裝效果不好,不僅滾輪的工作效率低下,葉片更是容易損壞,畢竟背的負荷太大。
但是即便如此,也絕對比單純的帆船要強的多。
雖然很不滿意,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經不能要求太多。
他已經足夠拔苗助長了,步子再大,就會扯到蛋了。
其實對海船的設計構造,朱瞻基在這個時代比誰都清楚。
他第一世開了十八年船,從散裝船,集裝箱船,從兩萬噸,到十五萬噸,全部都開過。
一路從二副當上船長,船上的任何地方他都門清。
但是沒用。
因為他了解的船是後世的高科技船,科技太高了,反而沒用。
不說別的,船用鋼板造不出來,船殼焊接不起來,汽輪機造不出來,螺旋槳造不出來。就是懂得原理,懂得維修又有屁用。
不要說那些技術了,就連材料現在許多都造不出來。要不然,知道原理,內燃機現在都可以製造。
如今大明的蒸汽帆船已經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船,只要能一直領先,就足夠了。
確定下來了孟瑛的出發日期,朱瞻基又來到了下馬橋農莊,準備送朱棣一把手槍。
造第一支槍,朱瞻基就多準備了幾套配件,一是為了防止配件損壞,磨損了換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給朱棣準備一把。
作為孫子,他該送,作為繼承人,他更該送。
從內心裡,朱瞻基是希望朱棣多活幾年的。當皇帝就是孤家寡人,站在高處的感覺,大部分時候是好的,但是也難免會有些寂寞。
有朱棣這個爺爺擋在前面,他的權力沒有小多少,還有有個能好好談心的人,這很難得。
朱棣要是死了,他就是有一些心裡話,也不知道該跟誰說了。
槍是兇器,算不上好東西,但是不能他自己有了,卻把爺爺忘記了。
而且,這個爺爺還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