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九十七章 激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七章 激動 (2 / 6)

胡良侍是藍煙身邊的女官,也是被藍煙帶出來的徒弟。朱瞻基見過她幾次,在一些化學知識理論方面,遠遠超過了他。

她雖然是個女人,但是朱瞻基也預備要重用的。別的不說,到化學研究院當個主事,或者去羽林衛學當個教授,肯定是合格的。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幾日我要專注秋闈大事,待過了這幾日,我去看看你們的成績。”

今日已經是八月十七,是九天鄉試的最後一日。不管是諮情司,錦衣衛,還是都察院,六科,現在都不敢馬虎,盯著全國的二十個考場,防範舞弊。

大明有兩京十四府,一共十六個省級單位,這就是十六個考場。

另外,大明有十六個都司,一些都司與布政司交叉不算,另有西南四都司設立一個考場,西北七軍衛設立一個考場。

再加上交趾承宣佈政司,舊港宣慰布政司,一共組成了二十個考場。

只不過,交趾和舊港都在南洋,他們那裡的讀書人不多,能達到大明要求水準的更少。

今年在那裡設立考場,不是為了當地的百姓,而是為了那些進行文化援助的讀書人。

朱瞻基出海之前,大明就派了數千秀才,甚至是舉人去南洋各國進行文化傳播,教當地人說大明話,學寫大明字。

他們直接都被授予了學官一職,有些人已經絕了科考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想走正統出身。

雖然即使中了舉人,考上進士,進了官場也不會又更高的地位,但是進士的上線能做到二品大臣。

他們如果不走這條路,上限最多也就只能做到知縣,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也是因為他們,朝廷已經決定,明年的春闈,也就是會試,將會延遲到三月舉行,給他們這些考上的學子,留下充足的進京時間。

朱瞻基實際上對這些之乎者也的春秋大義沒有任何興趣,但是這些是如今朝廷的選材標準,朱瞻基在沒有普及其他學科,沒有代替性的考試之前,也必須按照這個規矩來。

所以這天下午,他在解縉,胡儼的陪伴下,來到了應天府國子監,給考試結束的學子們鼓勁。

應天府國子監是大明的最高教育機構,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詔令建成的明代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

應天府國子監的正式名稱應該是大明國子監,設於應天府雞籠山以南,佔地數千畝。

這個大明的最高教育機構在永樂十二年的時候,學生人數達到九千人,永樂十五年,人數突破了一萬人。

只要進了學校的大門,就意味著這個學子的身份已經完全改變,即便以後科舉不中,想要補個吏員的差事,也是易如反掌。

雖然這裡的學生人數已經突破了一萬人,但是並不意味著這裡好進。

應天府當地的學子想要進,最低也要是個秀才身份,而外地的學子,只有舉人才能進。

而且他還必須要有當地官員的舉薦,一個州府,一年舉薦的人數也不超過五個,而且還要經過考核。

這裡可要比後世的北大,清華難進的多。

除了大明學子,這裡還有不少東瀛和朝鮮,交趾那邊的學子,人數也有好幾百。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