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那些其他地方的商人,士子來了應天府,都會迷失在這個花花世界,更別說這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夷人了。
街市上那琳琅滿目的商品,各種各樣不知道用途的新奇玩意,還有那猶如奇蹟一樣的工業區,無一不讓這些人彷彿來到了外星球,見識到大明的繁榮。
“眼下馬上就要過中秋,然後又是秋闈,諸位愛卿暫且在鴻臚寺的客舍裡多住幾日,待到月末,孤在抽出時間來接見諸位。馬愛卿,你們鴻臚寺要款待好幾位國主,不可怠慢。”
“遵旨……”
幾位國主也都知道,朱瞻基想要拿出一套針對他們的政策,需要一段時間,半個月的時間能拿出來,已經是快的了。
他們紛紛喜氣洋洋地告辭,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街市上大買特買了。
待他們被送出謹身殿,朱瞻基才回頭跟解縉和蹇義說道:“南洋的問題在於宗教問題,我大明雖然不禁宗教,卻不能讓任何宗教有過大的影響力。所以,在這方面,必須要有嚴苛的制度。
當然,除了嚴苛的制度還不夠,更應該建立一套吸引民眾脫離宗教的機制。比如說,信仰綠教的百姓,就不能獲得大明的援助,在南洋開設的工坊,也不能招收信仰綠教的百姓。
針對這些國主,凡是信仰綠教,援助減半,並且嚴禁禮拜。”
蹇義沒有去過南洋,不瞭解那邊的情況,對朱瞻基的決定非常贊同。但是解縉很清楚南洋地區的百姓,幾乎大部分都信仰了綠教。
朱瞻基這樣的決定,肯定會遭受他們的抵制。
蘇祿國的三王之中,勢力最大的東王督馬含可以說是朱瞻基的人,另外兩王也翻不出水花。
可是渤泥國的蘇丹,也就是黃元麗的丈夫沙里夫阿里,他可是阿拉伯人,更早就是作為傳教士來的南洋。
他本來就因為信仰原因,一直對大明心有顧慮,這樣的政策,顯然是他不能接受的。
朱瞻基笑道:“無妨,把孤的意思透露給黃元孫,要是對方執迷不悟,孤不介意給黃元麗換個女婿,或者乾脆讓黃元孫當唯一的國主。”
渤泥國不過是一個蕞爾小國,不要說西征大軍了,只是把駐紮在星城的那一支海軍艦隊派過去,就能直接平了他們。
中秋節的大朝會上,這一天沒有處理政事,而是廣邀各國使節,一同在奉天殿進行了一場世界各國大聯歡,慶祝中秋節。
下午,宮中舉行了各種慶祝,許久沒有出來的張貴妃,也讓後宮的幾臺戲班,給宮中的內侍,宮女,還有皇室成員表演了各種節目。
朱瞻基下午沒有參加慶祝,但是到了晚上,也是好好陪伴了一番自己的一幫孩子。
第二天中午下朝,吃過午飯,他就來到了下馬橋農莊,讓火車又進行了一番試驗。
這一次,他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火車換了大車輪之後,穩定性增強了許多,坐在上面非常平穩,但是過彎的時候,因為減震的原因,側傾還有點嚴重。
但是這不是大問題,而是等他坐在了車上,發覺這個火車設計的太窄了。
在設計鐵軌的時候,朱瞻基要求的寬度是一米五,但是明代的一里大約是五百六十米,除於五百,一米就合後世的一米一。
也就是說,現在的鐵軌寬度,擱在後世,就有一米六五,屬於絕對的寬軌列車。
為什麼設計這麼寬,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後世根據西方來的列車寬度,在二十世紀末期,實際上就已經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了。
火車剛發明的時候,鐵軌是以兩匹馬的寬度來確定的,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