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九十六章 中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六章 中秋 (1 / 5)

自六月那場車禍之後,馬致才痛定思痛,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火車的改進上。

從雕刻地球儀,到製作出大明第一臺車床,再到研究水車傳動的連線部分,馬致才已經是大明如今最頂尖的機械專家。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期,許多發明創造其實就是隔著一層窗戶紙,許多新技術的應用,主要就是一個思路問題。

但是馬致才不同,他有著豐富的經驗,加上朱瞻基的“引導”,讓他個人能達到的深度,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發明家。

殿下說火車的車輪需要加大,那就加大。

殿下說火車的車輪需要聯動,那就研究聯動裝置。

他如今雖然掛名工部員外郎,但是實際上,他是下馬橋機械研究院的負責人,跟朱瞻基的私人專家一樣。

他現在對員外郎的身份並不重視,不要說一個員外郎了,就是做到工部尚書,又能怎麼樣呢?

等殿下登基,他可就是皇上面前的機械專家,這個身份,遠比其他身份更讓人羨慕。

兩個月來,他積極與各個工坊的工匠們進行探討,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哥哥問題。

從冶煉工坊的純鋼水融化,到泥模,蠟模,鋼模的試驗。

光是鋼水中的氣泡問題,就困擾了馬致才和那些技師半個月的時間。

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鐵匠,提出了透氣設計,在磨具上多設計了兩個透氣孔,讓鋼水在進入模具的時候,能夠充分地透氣,這樣才解決了車輪鑄造中的氣泡。

原本只是一個直徑二十厘米的車輪,這樣的鑄件並不需要太精密的模具,就能得到強度足夠的車輪鑄件。

但是當車輪的直徑擴大了一倍半,重量增加了六七倍,這麼大的精鋼鑄件,遠比銅鑄件需要解決的細節問題更多。

終於能夠鑄造出強度合格的車輪,加工的車床除了動力部分,車床,磨床的尺寸,夾具的尺寸,都要根據車輪的大小進行改進。

除了這些,還有火車的車輪連動部分,也需要好好地研究一番。

最開始的火車車廂車輪,因為不需要動力傳輸,所以就是一排輪子裝在車廂底部,架在鐵軌上。

這些車輪就跟後世礦車下面的小車輪一樣,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只能根據鐵軌變向。

但是現在小車輪改成了大車輪,朱瞻基又要求兩排同位置的車輪轉向的時候統一轉向,這樣可以增加車廂的穩定性。

這個技術因為不需要主動控制,只是一種被動的調整,所以只需要在車輪軸上給車輪加一個銜接部分,讓兩邊的車輪連線起來就好了。

這個技術不難,比車輪的製造要簡單的多了,也比車輪更早就設計好。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問題排除和解決,第二次試車被放在了八月十四,這也是為了迎接第二天的中秋節特意為之。

而朱瞻基這一日因為要接待從南洋蘇祿國過來的三王,從渤泥國來的黃元麗,黃元孫姐弟倆,並沒有能夠到下馬橋農莊親眼目睹火車的執行。

蘇祿國經過了三年的時間,東王巴都葛叭哈喇已經過世,在原本的歷史中,他是在到大明朝覲,返回蘇祿國的時候,死在了德州。

然後,他就被葬在德州,並且留下了後人守墓,融入了中華。

但是這一世,因為朱棣要去西洋,他們並沒有來大明朝覲,而朱棣前往西洋的途中,經過蘇祿的時候,東王就已經死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