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 (2 / 6)

提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如今大明的環境。

在後世,整個華夏到處都是光禿禿的一片,除了道路兩邊,成片樹林只能在偏遠地帶才有。

但是現在,到處都是沒有被砍伐的樹林,開發出來的土地比後世要少了許多。

如今是沒有環境保護的,而百姓也全部都是用柴火灶,麥秸和稻杆不夠用,這就導致了大量的樹木被砍伐。

特別是到了秋冬季節,許多不成材的樹木都被砍伐,放在那裡陰乾,然後到了冬季成為了被燃燒的材料。

不過朱瞻基對此也無可奈何,因為他不可能為了環境保護,就不讓老百姓去砍柴,不管什麼時候,人們的生存權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現在只能大力推動煤炭的應用,一船船的煤炭被內監的運煤船從鴻基煤礦運了回來,還有淮北,那裡也是大明現在最大的煤礦之一。

煤爐被造了出來,蜂窩煤被造了出來,如今大明的許多攤販,包括飯館,都已經開始用煤爐來做飯。

不過在農村,大部分百姓還是習慣沒事的時候去樹林裡採枯枝回家做飯。那是免費的,而煤炭再便宜,也是要錢的啊!

城市建設一時半會不會有大的的改變,何況現在還是農忙季節,要等到秋冬之後,百姓的農活幹完了,需要服勞役的時候,才是大建設的開始。

工部那邊已經在積極籌備各種建築材料,就等著農忙之後,進行大建設。

而朱瞻基也給工部和內監下達了命令,雖然以前的時候,百姓服勞役還需要自己帶糧,但是從今年開始,服勞役要由朝廷提供糧食。

每人每月按照六十斤米,一斤鹽,一斤糖,還有十斤麵粉的份量發放。

大明現在一點也不缺糧食,光是一個呂宋,現在每年都有兩千萬石的產量,他們連一半都吃不完。

剩下的糧食,因為難以全部運回來,如今大明的酒商們都直接跑到南洋那裡去釀酒,然後直接運酒回來。

當然這些只是普通老百姓喝的酒,真正的好酒,還是用五穀雜糧釀出來的最好。

朱瞻基也大力支援這一舉措,並且讓內監為這些酒商提供便利和服務。

六月底的時候,朱瞻基終於確定下來了幼軍提督的新人選,訊息一出,讓無數京城的勳貴失望不已。

因為他不是從京城勳貴中挑選的新提督,而是選了他早就青睞的陳懋。

陳懋是大明少數棄文從武的武將,並且功績彪炳。

靖難之時,陳懋就已經做到了中書舍人,後來其父陳亨決定追隨朱棣,他隨父一同投靠了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

陳亨因傷去世,陳懋率領父親的舊部,獨自禦敵於單橋(今河北滄州單橋村)、藁城、西水寨(今河北保定)、東平(今山東泰安)、固鎮、小河(今安徽境內之濉河),屢立戰功,累升至右軍右都督,寧陽伯。

而當時,他才二十一歲,是大明非繼承勳爵而獲封的最年輕將領。

永樂六年,陳懋佩徵西將軍印,以總兵官職鎮守寧夏。陳懋到寧夏後,使當地號令一新,他善於撫卹降兵。

而且他雖然年輕,卻行事公允,那些蒙元貴族也格外信任他。

他鎮守寧夏期間,被他招降的蒙元大將多不勝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