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 (3 / 6)

這種方式是朱瞻基提出來的,但不是他的原創,因為他前世在哈爾濱,見識過了這種風格的建築,它們只有房頂和屋簷沒有采用中式。

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著跟中式風格完美契合的架構。它們在外形上講究對稱,這一點跟中式風格是一致的。

在內部架構上,他們講究空間和利用和光線的利用,這一點是遠超其他建築風格的,只有地中海式風格可以媲美。

像後世的新中式建築風格,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是房屋內部的光線利用,落後了幾百年。

而地中海風格跟大明的建築風格格格不入,在大明人看來,那樣的建築風格太醜了。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在西方都還沒有成型,現在大明將這種風格發揚光大,那這就變成了新大明式建築風格。

這裡面,朱瞻基摒棄了巴洛克風格的誇張藝術風格,也沒有要它們那種為了追求視覺效果,故意將一些線條設計成曲面的形式。

中國人的建築,還是講究方方正正,無非是細節上更講究寓意。

巴洛克一詞本義是指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在當時具有貶義,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

但是現在這種風格是在朱瞻基的領導下確定下來的,大明人本就喜歡繁複的風格,這種華麗和炫耀,符合如今大明天下第一的心態。

特別是在主體架構之上,依舊是大明自古以來的寬簷設計風格。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遠遠伸出的屋簷、富有彈性的屋簷曲線、由舉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翹的屋角(仰視屋角,角椽展開猶如鳥翅,故稱“翼角”)以及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十字脊、盝頂、重簷等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物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透過對屋頂進行種種組合,又使建築物的體形和輪廓線變得愈加豐富。而從高空俯視,屋頂效果更好,也就是說中國建築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

所以,當專利司的大樓藍圖被公佈於眾之後,立即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這種新房子更加堅固,更加厚重,也更實用。並且,在安裝了玻璃之後,房子內部的光線遠超如今的房子,白日辦公並不需要點燈。

當然,這座華麗,厚重的建築,主要是辦公用房。與此同時,關於百姓居住房屋的建築風格,卻成為了難題。

如今的百姓還很窮,大部分家庭家無餘財。不管是新中式風格,還是單元樓,建築成本都遠遠高於如今大部分還是泥磚,黃土建成的房子。

朱瞻基可不想像後世一樣,將房子價格炒的高入天際,讓老百姓為了一套房子,需要一生奔波。

他很清楚,房價的炒作,與老百姓的生活習慣有關,國家需要一種大額消費,將老百姓口袋裡面的錢掏出來,刺激消費和市場。

但是如今的大明比後世優越的是,只要海外疆域能源源不斷地回流資源,只要大明的科技水平一直保持領先。

最少一兩百年以內,大明產生的虹吸效應,能滋潤整個大明。

所以,朱瞻基最後還是決定,哪怕朝廷不賺一兩銀子,也要先把應天府的百姓住房,進行統一解決。

首先是臨街門面,要全部建成前店後住的三層建築,這樣的建築,現在不需要考慮上下水,但是卻能夠解決應天府的擁擠問題。

其次是街坊,這個先由富裕的街坊開始改建,房屋統一採用兩層或者三層的新中式風格,減少佔地面積。

而節省出來的土地,所建設的房子,則可以高價賣出去,彌補朝廷的損失。

另外,朱瞻基要求工部積極研究上下水裝置的改進,爭取以後在每一個街坊建設一座水塔,供應整個街坊的日常用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