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後世的房子炒作,朱瞻基當然知道應該如何控制這一情況。
首先,他就下令今後應天府的房屋,所有建設要統一規劃。
有了水泥,有了預製板,現在的大明建設五六層的房子一點困難也沒有。
但是困難的是配套設施,比如上下水。
沒有上下水,百姓如何用水?如何做飯?如何沖廁所?
蒸汽機的出現,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想要普及卻很難。
住樓房的,肯定都是窮人,指望窮人買一臺昂貴的蒸汽機,專門用來上下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衙門可以。
工部專利司原本只是個小衙門,但是這幾年來,發展成為了一個吏員近千的大機構。
不算在各個府城的吏員,光是在京城,就有差不多五百人,負責著各項事務。
工部在工部衙門給他們安排的一個小院,連人都站不下。
而且,越來越多的資料也需要一個地方儲存,所以專利司申請了多次,想要工部允許他們建一個新的衙門。
但是這件事可不是那麼好操作的,朱棣對專利司的事務不熟,一直認為這是朱瞻基胡鬧的一個斂財衙門。
既然是斂財的,當然是越省錢越好。所以,專利司的神情自然被駁回了。
一直到朱瞻基回來,劉傑跟他提了實際困難,朱瞻基才有心思準備將應天府統一規劃,建設一座新城。
居民區現在還不好改建,但是佔據了半個城市的朝廷各大衙門,卻是可以先改建的。
一個衙門弄一臺上下水的蒸汽機,並不算負擔。何況到了冬天的時候,這臺蒸汽機還能提供暖氣。
抱著應天府的地圖看了幾日,又將吳中,卡爾索利他們叫了過來,對應天府整個環境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朱瞻基決定,大興土木,重建應天府,第一步,就是改建朝廷的各大衙門。
以前的房子全部都是平房,每個衙門都是佔地廣闊,佔據了大片的土地,土地利用率太低。
但是如果建成高樓,也不需要太高,三層到六層即可,就能大大改善百官的辦公條件,也能給應天府節約大片的土地。
專利司人員眾多,房子最緊張,成為第一座建設的衙門。
因為級別比較低,這個衙門不會被建在承天門外大街,而是選址在了長安坊北側。而且將會建設五層,只比奉天殿略低。
而這棟佔地兩千平米,高達五層的建築,從一開始動工,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會是大明建築史上的一個新的開端。
這套房子有著明顯的中西合璧的風格,有著巴洛克式的建築框架,卻又有著東方式的屋頂和屋簷。而且,這只是臨街的一面,背後還有著東方式的四合院格局,園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