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應天府,最轟動的事情莫過於那些勳貴們一個個拉著一車車的金銀去還債。
但是對整個大明來說,轟動最大的不是太孫殿下要債,也不是他要求各轉運司,巡檢司聯合設卡,杜絕大額金銀轉運,而是一場官司。
這場官司從一開始就受到了無數人的關注,甚至很多文官都以為這場官司根本沒有打的必要。
孔家這些年的確佔了不少土地,遠遠超過了朝廷允許的範圍,而且隱藏近十萬民戶,也的確可恨。
但是這一切都是有歷史原因的,許多農戶在孔家已經勞作了好幾代,超過一百年。
也就是說,大明還沒有建國,這些農戶就已經在給孔家耕作了。
這樣的時候,不應該以現在的律法來限制他們,應該既往不咎,讓他們重新釐清田地,人口就好了。
但是在孔樂南冒失進言,引得太子吐血病危以後,沒有大臣敢再替孔家說話了。
所有人都看的清楚,太孫就是要徹底整頓孔家遺留的歷史問題。
孔家的問題多嗎?
多不勝數!
他們雖然不曾為惡鄉里,但是侵佔土地,抬升糧價,隱瞞民戶,徵用朝廷勞役。
因為家大業大,難免有一些分支幹出了一些仗勢欺人的事,都被一一揭露了出來。
在山東,虞謙率領的宣撫隊伍將孔家的所作所為全部都給揭露了出來,讓山東百姓對孔家由原先的崇拜,一個個恨之入骨。
而他們家族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析產分家的歷史遺留問題。
因為是聖人家族,衍聖公世家,孔家不像普通百姓家庭,超過三個成丁就要分家。
這幾百年來,除了離開曲阜的孔氏族人,大部分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都沒有分家。
光是曲阜一地,主幹家族和分支家族的人數加起來,就超過了四千人,這遠遠超過了如今的皇族人口。
而這些人因為被庇護在孔家的羽翼下,全部不用納稅,這也是朱瞻基一定要拆散孔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漢代的時候,貴族都要納稅,但是在大明,不僅貴族不用納稅,就連考上了舉人,就不用納稅。
大明在後世遇到財政危機,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問題,真正的有錢人都不用納稅,光憑底層種地的百姓,能收多少稅?
當然,還有一個嚴重的原因是原本大明的內監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但是土木堡之後,經濟大權逐漸就被文臣們接管過去了。
內監控制經濟,不管他們貪了多少,皇帝是不缺銀子的。
可是等文臣們控制了經濟,皇帝手裡能控制的金銀就越來越少,錢都被大家族們給賺走了。
所以,朱瞻基的銀行,堅決不會讓文臣們插手,只要皇室控制了軍隊,控制了銀行,文官們就翻不了天。
讓百官驚詫的是,當代孔家家主孔彥縉抵達京城以後,表現的極為低調。
他沒有聯絡各方大臣,也沒有想著為孔家脫罪,對於刑部蒐集的各種證據的指控,都認了罪。
而隨後的錦衣衛就大舉出動,將所有有過劣跡的孔氏族人全部抓了起來。
這一抓,就抓了足足兩百人,其中就包括了在孔家威風最甚的孔公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