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六十四章 朝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朝議 (3 / 7)

這種事都是要上報到宗人府的,宗人府進行統計,然後會統一請皇上賜婚。所以禮部要選妃,就必須先跟宗人府進行溝通,統計人員,不能高出藩王已經為子女訂婚了,還又被列入選妃候選人的烏龍事件。

以前的宗人府宗正是由宗室親王親自擔任,但是建文帝之後,為了限制藩王權力,宗正一職就空了下來。

如今的宗人府雖然依舊號稱文臣第一衙門,他們的位置也排在承天門外首位,還在吏部之上。

但是實際上,這個衙門已經沒落,除了事官,大部分事務都歸禮部在管。

總之這件事,主要就是以呂震為主來管,無可推脫。

接下來,就是如今的重中之重兵部事務,朱棣西征,如今的大明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為西征服務上面。

朱棣在的時候,執行的是嚴格的毒菜政策,嚴禁文官插手戰事。

但是,因為兵部屬於文官系統,他們負責為軍隊提供後勤和服務,等於間接控制住了軍隊的後勤。

所以,文官雖然沒有直接插手軍事的機會,但是圍繞著對軍隊控制的爭權,一直沒有停止過。

如今朱棣出征,北路軍的各大將領也都被確定了下來,但是並不代表文官們就放棄了對軍權控制的奢望。

畢竟,他們控制著軍隊的後勤。

這個方面,即便是朱棣也無可奈何,因為他不可能讓文官放棄對武將的制約,那樣的話就太危險了。

前宋的黃袍加身,過去了才幾百年。在歷史這一事件之後的幾百年間,即使的皇帝也不敢讓武將們掌握太大的權力,文官制約是必須的。

所以,朱棣的獨斷專行,也只是一定範圍內。他依舊要靠文官來控制後勤,不肯讓武將們自己掌握了領兵權,調兵權,還有經濟大權。

武將需要制約,就給了文官們機會。

在廷議上,他們針對西北的駐軍調動,又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計劃。並且在爭論了一番之後,拿出了一個妥協下來的方案。

兵部將會從西北各軍衛,抽調五萬人,在騎兵出征以後,負責拱衛嘉峪關的糧草。

武將們在這一輪的爭執之中,讓朱瞻基有一些失望。包括張輔在內,都沒有認識到這個決定不應該由文官來下,哪怕這個決議是正確的。

在戰術上,甚至是戰略上,這個決議是正確的。

在政治上,這個決議卻是大錯特錯。

所以這件事到了朱瞻基這裡,朱瞻基只是淡淡的一個否,立即讓所有人失望不已。

身為議長,蹇義長揖問道:“殿下,如今北路軍出征在即,大批糧草運抵嘉峪關,僅憑哈密衛等西北軍衛,並不能完全保證對西北各族的威懾。”

朱瞻基笑著點頭說道:“孤很清楚這件事,也知道向嘉峪關增加步兵,有利於減輕騎兵的壓力。但是……孤已經決定,將會從宣府,大同一線,抽調十個完整軍衛,駐防嘉峪關。”

蹇義大驚,連忙說道:“殿下請三思,宣府到大同一帶,扼守北漠關卡,而重中之重。”

朱瞻基朗聲說道:“西北各軍衛抽調五萬人,這些人一盤散沙,缺乏訓練配合,如何從令?何人能領軍?諸位愛卿都是文官,不要將那些相互之間說話都聽懂的將士看做是文人了,以為隨便去個人就能帶軍。

其次,這次鄭亨率軍出征,如今正在漠北聯絡瓦剌,韃靼各部落,他們每個部落都要派兵出征。待他們的兵力被抽調一空,宣府一帶的防守壓力自然減輕。

另,兵部雖然掌握調兵權,卻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決議,此事當以武將意見為主。你們在朝堂中不瞭解具體情況,就以文官之身作出調兵決議,過於冒失,下不為例。”

文官們面面相覷,以張輔為首的武將才明白過來,他立即拜道:“殿下英明,這件事實該五軍都督府作出決議,由兵部執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