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俞士吉的經歷就要豐富的多了,還曾因家人犯事被牽連,貶為事官,後來更是被打發出京,擔任襄陽知府。
見朱瞻基很快就看完了資料,王彥這才提醒道:“殿下,這俞用貞和袁仲仁二人同為一科進士,關係莫逆,還是兒女親家。”
朱瞻基越發覺得有趣了,笑問:“既然如此,這呂震和夏元吉卻各自推薦一人,顯然是為了拉攏他們,說明兩人能力都很不錯。”
王彥點頭說道:“兩人都曾多次賑濟,熟悉賑濟程序,都為可信之人。”
高臺之下,雙方的爭辯已經告一段落,在蹇義表達了對俞士吉的支援之後,就進入了投票環節。
這個時候,早有準備的夏元吉顯然獲得了更多的支援,他推薦的俞士吉獲得了更多的票數。
隨後,蹇義就定下了俞士吉,然後向朱瞻基報告複核。
朱瞻基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任何決議,決定,他如果不同意,大臣們就要重新再議。
但是朱瞻基既然對這兩個候選人都也認同了,大臣們選出了俞士吉,他自然也不會無故反對,同意了下來。
內閣這邊,解縉立即奮筆疾書,寫出一份聖旨出來。
討論完了戶部事務,輪到了禮部。
如今已經是四月,今年有秋闈,現在到了該決定各處學官,學正,考官的時候了。
禮部需要拿出候選人,先與吏部進行商議,然後再拿出來供朝臣評議。每個候選人,只要沒有惡行,劣跡,基本不會被否決。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每個人被委派的區域不同,油水,名望也就不同。
西北地區,北方地區,西南地區,自然是沒有人願意去的。因為那裡人口稀少,文風不盛,能考出來的官員自然少一些。
而兩湖,中原,包括川中,屬於中等地區,每年考取的進士雖然不多,但是也不會少。
東南地區就是人人都想去的地區,因為每一屆的進士,都是以這裡的人居多。
身為考官,在他負責區域出來的進士都是要拜師的,這種現成的老師,沒有任何一個大臣會不願意當,這可是一大筆政治財富。
如今朝廷取士還沒有區分南北,將舉人分為南北,嚴格控制南方取士六成,北方取士四成,這是朱高熾上臺後才確定下來的。
在那以後,幾百年間,明清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比例取士。
禮部與吏部拿出來的候選人會在今日之後張貼成榜,並且寫進邸報,有人反對,也要在半個月之內進行彈劾。
半個月以後,沒有人彈劾的官員,才會分配去處。
所以,今天的禮部只是討論候選人雖然進行的很平和,但是等半個月之後的大朝會,討論起各地的人員安排的時候,絕對會吵的不可開交。
所有人選定下來之後,蹇義又再次向朱瞻基奏請,朱瞻基依舊是同意了下來。
不過,朱瞻基又說道:“孤的五個弟弟,如今已經到了成親的年紀。另有各大王府宗室,適齡人也不在少數。故此,禮部當與宗人府合議,儘快統計人數,為適齡宗室選妃。”
呂震站了出來應道:“臣遵旨。”
選妃並不是完全的盲婚啞嫁,因為各大王府其實是有一定的自主權的,他們可能早就有了心意的目標,為子女定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