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沒有想好怎麼對付阿魯臺,卻沒有想到,他們藉著追擊敵人,一去不回了。
不過,他也不是歷史上的朱瞻基了。他不會為了保衛北平,把長城外,草原上的衛所全部都撤了,更不會撤掉奴兒干都司,反而以後會大力開發東北。
以後他只會越來越收緊對草原的約束,不會讓他們有重新崛起的機會。
唯一能夠制約他的權力範圍的,只有這個時代落後的交通方式。
不過,他已經準備好,在和適合的時候,先把矽酸鹽水泥弄出來。
矽酸鹽水泥的技術含量非常低,只需要用石灰石和黏土就能燒製出來。生產水泥的技術含量,要遠遠低於燒製瓷器。
而有了水泥,就能開始大力發展道路建設和草原塢堡建設,這比用黃土壘成的土城要堅固的多了。
不過,這件事還不急。身為一個太孫,他的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盯著,他不可能無中生有地就拿出各種新的技術出來。
但是他也不想等到自己登上了皇位,再利用資訊的不對稱來發展一些必要技術。
歷史上他還有二十年性命,不管現在能活多少歲,最起碼他要看到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帶來的革命性改變。
所以,他也時常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兩年後的出海,將會是他的一個機會。
利用接觸外界的機會,他會泉湧一般拿出一些大明發展必要的技術出來,增強大明的實力。
“殿下,李太監到。”
朱瞻基抬起頭來,李亮帶著李謙走進了大帳,面對朱瞻基,李謙抱拳行禮說道:“殿下,陛下吩咐你到大帳中去。”
李謙是都知監的大太監,負責皇帝出門的所有安排。朱瞻基問道:“所為何事?”
“劉江都督率領前鋒營已經回到了上游二十里處安營紮寨,他也帶回來了探子的訊息,瓦剌人後續的三萬騎兵已經四分五裂,大隊人馬都逃往了嶺北。而和林的瓦剌人也都在逃亡,整個漠北,幾乎已經沒有了人煙。所以陛下也準備撤軍……”
太監這個群體都屬於是皇家的家奴,所以哪怕李謙在文臣武將面前敢擺架子,但是絕對不敢對朱瞻基的這個最受朱棣寵愛的孫子面前擺。
他不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朱瞻基找他去的原因,還把一些武將的態度也都告訴了朱瞻基。
總的來說,現在的大明上下對草原都沒有興趣,這裡除了放牧,幾乎沒有別的作用。而現在的大明絕對不缺草場,所以草原就成了食之無味的雞肋。
大部分人都贊成撤兵,即使有一些反對意見的,也不是看到了草原的重要性,而是為了與草原人做生意。
如今的北元可以說是倒退到了原始社會,原本在大蒙,古時期還掌握了火藥的製造,鐵器的打造,但是現在,這些人才已經全部流失。
北元的底層牧民日子過的苦逼無比,許多人除了幾件獸皮,連衣服都沒有穿的。
至於那些奴隸,天天就像動物一樣,在地上挖一個地洞,鋪上乾草,跟動物同吃同睡。
這裡的貧窮,讓朱瞻基根本無法想象。如果大明不跟他們做生意,他們沒有衣服穿,沒有鹽吃,沒有茶喝,那就根本沒有活路。
如今的大明軍隊是不杜絕做生意的,因為許多地方軍,特別是邊衛,如果不跟北元人做點生意,根本維持不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除了鐵器,大明對出口北元的商品控制的並不嚴格,雖然不鼓勵軍衛做生意,但是也沒有直接禁絕。
讓軍隊賺這些錢,總比讓商人們來賺這些錢更好。
周南一聽要直接撤兵,覺得有些單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