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這裡跟朱瞻基登上一條船,但是到了新江口,就會被安排到一艘專門的軍艦上去。
大明只想讓他們親歷戰爭,卻不會讓他們瞭解大明的軍隊只會體系的運作。
午後一刻,吉時已到,將近三百海軍計程車兵絞起了重達數千斤的鐵錨,還有數百士兵分別升起了十二面桅杆的船帆。
再加上一百多人組成的掌舵隊,讓這艘鉅艦沿著江水,緩緩向下遊駛去。
無數圍觀的百姓發出了震天的歡呼,比常人高出一頭,英武不凡的朱瞻基贏得了所有百姓的信心。
沒有人懷疑朱瞻基的能力,也沒有懷疑朱瞻基會打敗仗。因為朱瞻基這個太孫給他們的信心,在在過去一點點地建立起來的。
從初征草原就斬首四十三,去歲又殺倭寇上萬,俘虜上萬。
這還只是戰場上的成就,而樹立了他不敗神話,天授神權的則是他在平日對大明百姓的影響。
他單人飛天,他建立研究院,建立夾江工業區,從精神上到生活上,都直接影響了無數人。
所有人都對這個帝國繼承人再滿意不過,他們不相信這個有著大氣運的帝國繼承人,會征服不了一個小小的東瀛。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想要打敗東瀛容易,但是想要征服東瀛,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他也不願意在東瀛耗費太大的精力,只要這次的戰爭能夠達到戰略目的,就足夠了。
大明需要在周邊各國建立劃分等級的社會圈子,要讓大明的百姓天生就比其他小國高一個層次,要讓其他小國都對大明心生嚮往,而不是天下大公。
船上的人已經看不清了,心裡羨慕無比的朱高熾才嘆了一口氣說道:“回宮……”
他也想像自己的兒子一樣,叱吒風雲,縱橫四海,但是他知道,這永遠也不可能。
這副身體,拖累了他太多啊!
而船上的朱瞻基一上船,就讓黃淵召來了各方將領,雖然這些人只佔了各大艦隊的一小半,但是卻有大部分屬於是海軍總部的傳令系統。
他們肩負著在大軍出征期間的指揮通暢,傳令敕命,趁著還沒有分開,也要先確定下來各自的任務和行動章程。
當寶船抵達了新江口水師大營,已經編好行軍陣勢的百條鉅艦並排停在了江面上。
船上的使節透過小船被運到了一艘兩千石戰艦上,大軍繼續出發。
天色逐漸暗了下來,江岸兩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燃起一個火堆,這些火堆都是道路指引,生怕有戰艦偏離了航道,擱淺在岸邊。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艦隊就已經抵達了崇明島的東島。
接到了命令的第二艦隊和第三艦隊已經等待在這裡,朱瞻基號令眾將,在這裡舉行了出征之前的最後一次大型會議。
司禮監大太監王彥和兵部郎中袁左分別代表朱棣和兵部頒發兵符,傳達聖旨,而朱瞻基也將整個海軍的作戰計劃發到了每個指揮使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