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九年出使西域撤裡畏兀兒(後世柴達木盆地西北地區),在那裡修建安定衛、曲先衛、阿端衛,保衛邊疆。
洪武三十年奉詔出使安南,升翰林院檢討,從七品。建文三年升廣東布政司左參議。
永樂四年到永樂九年入文淵閣修《永樂大典》。永樂十年升吏部驗封司員外郎。
從資歷上看,他這個人似乎並無多大才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從來沒有過擢升幾級的經歷。
但是這次出使西域,卻讓朱瞻基看到了此人的才華。他寫的兩本書,可以說是目前大明對西域最通透的介紹,光憑這個能力,就能將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
朱瞻基不知道的是,陳誠此人在歷史上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韃靼,所做的貢獻與航海家鄭和齊名。
而他還有一個長處就是活的夠長。他今年雖然已經五十歲了,但是在歷史上,他活了九十三歲,等於他還有四十三年好活。
一個人再有才華,活不長也不行。只有活著,才能做更多的事,做出更多的貢獻。
第二日午後,陳誠應邀來到了興慶宮,旋即被朱瞻基帶到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圖前面。
他比鄭和還有不如,看到那副巨大的地圖,再對比了一下大明的疆域,又對比了那個巨大的地球儀,雖然沒有崩潰,但是足足楞了一刻鐘。
朱瞻基一直等他回神才笑問:“員外郎看了此圖,有何感慨?”
聽到朱瞻基的聲音,陳誠才回神說道:“請恕臣失禮。”
“不必多禮,孤不是重禮之人。”朱瞻基有些暗歎,現在這個時代,等級觀念深入人心,真是難以糾正。不過他自己是既得利益者,所以雖然腹誹,卻也不想改變。
“看了此地圖,員外郎有何想法?”
“天下之大,非無窮大,然亦非大明之天下。”
朱瞻基笑道:“大明亦無霸佔天下之雄心,不過,華夏之文化,必須要霸佔天下。孤觀爾著《西域番國志》,《西域行程記》,就覺得我華夏之文化,在西域不得人心,此乃大憾。”
陳誠猶豫了一下,長揖說道:“臣願為大明文化使者,赴西域傳播我大明文化。”
朱瞻基知道他誤會了自己的意思,笑了笑說道:“你誤會了我的意思,你的才華也不僅僅於此。傳播華夏文化,隨意一個儒生就能做到,而你應該有更大的作用。”
陳誠原本還以為自己要被髮配西域了,但是沒有想到竟然誤會了太孫的意思。這一刻,他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卻不敢再隨意猜測了。
朱瞻基拿出了自己撰寫的一篇棉花生長條件的述文,遞給了陳誠。
這述文是他從農書上抄載,然後又加上了後世的育苗一個步驟。同時,他在裡面加上了太陽的照射對棉花生長的影響。
陳誠看到這篇述文,更猜不透朱瞻基的想法了,他跟農業可以點邊也不搭啊!
朱瞻基這個時候才笑道:“孤觀你記載西域的土質與氣候,發現那裡適合棉花的栽種。所以想要借你的筆,將這一段加進你的《西域行程記》,並且將由我印製兩萬冊,一萬冊發給各級官衙,另一萬冊於書市出售。孤不僅有潤筆費給你,還要讓你的大名天下皆知。”
陳誠瞪大了眼睛,看著朱瞻基,嘴唇顫抖,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身為一個文人,立言可謂是所有讀書人的終極夢想。雖然他的這兩本書都只是雜書,但是這兩本書若能得朝廷賞識,刊行天下,他陳誠也是雖死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