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進來的時候,八百名新兵或者在教室裡面上課,或者在訓練場上訓練。在朱瞻基的刻意安排下,勳貴子弟與孤兒學子們被分開培訓。
兩邊的教學內容差不多一樣,但是勳貴子弟一旬會有一日假,但是孤兒們一月才會有一日假,平日的伙食也不一樣。
畢竟這些孤兒都是朱瞻基自己拿錢養著,而勳貴子弟一個個都繳納了高昂的學費。
但是兩邊雖然隔離開,卻並不是沒有交集。雙方十日一小比,一月一中比,六月一大比。
小比只是分別考核成績,孤兒學員的前二十名可以享受勳貴子弟們的伙食,而勳貴子弟的後二十名,這十天則要到孤兒這邊吃大鍋飯。
中比則是兩邊相互比試,勝敗也都有不同的獎勵和懲罰。至於大比,朱瞻基還沒有考慮好具體措施。
他還有意修建一個大型體育館,到時候是不是在公眾面前進行比試。甚至可以把足球,籃球也引入進來,舉行大型的博彩比賽。
因為到處都在建設,幼軍營原本的房子還沒有拆,他以前的倉庫也依舊保留著。
不過馬致才現在更多是在夾江工業區那邊,這裡的倉庫已經變成了馬迪的實驗室。
見到朱瞻基到來,馬迪立即興奮地將朱瞻基引到了重新制作好的滑翔翼的前面。“殿下,按照你的囑咐,我現在已經把整體的重量,控制在三十斤以內了,而且沒有降低所需的強度。”
朱瞻基心裡也有些興奮,看著這個滑翔翼笑了起來。“好,快給我說說,你是如何解決三角框架的結構強度和主控制桿的銜接。”
在現代,製作一個滑翔翼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基本的材料都能買的到。可是這個時代,什麼材料都需要自己來尋找替代品,像承重杆強度,框架結構的穩定,都是難以解決的難題。
鐵木雖然結實,但是密度很大,重量也不輕。
所以馬迪主要還是採用了來自西南的鐵竹,這種三年以上的鐵竹不僅重量輕,而且堅固,堅韌。
為了保證強度,他用一根鐵竹外面還包裹了一層半邊的鐵竹來增加反作用力的承重,也就是所謂的增大載荷。
經過測試,這樣的一根半的鐵竹,就能吊起五百斤的重量而不斷。
至於三腳架的固定,在銜接處,馬迪採用了包鐵式的套接,然後再鑽孔內固。
至於軟銜接處,則大多采用多層絲綢疊壓縫製,這些部位的承重能力,比其他部位更能讓人放心。
吊袋那裡,因為要減輕重量,所以只是用牛皮縫製了一個半截的腿槽,但是也不影響使用。
朱瞻基仔細地檢查了一遍,把上面所有的銜接和承重部分都測試了一遍,覺得完全沒有問題,應該可以飛起來。
他在現代的時候喜歡玩這個,而這個三角滑翔翼也是滑翔翼裡面結構最簡單的。馬迪防制的時候,也是嚴格按照原有的角度,任何一處都沒有改變。
更重要的是,在傘面的夾層裡,有一個莨綢製成的降落傘。有一個連線杆連在控制桿旁邊,只要一拉連線杆,夾層會開啟,然後降落傘就會自動開啟。
“走,我們去試試。”
(推薦損友山下出水大神的《與國共武》,看到這個淫蕩的名字,我其實並不是真心想要推薦這本書,而主要是想推她老婆為了讓他跪榴蓮,寫的《我家有飛船》,雖然他老婆初次寫書,但是創意,文筆,都甩他十條街,所以眼見他跪榴蓮成為定局,真是喜大普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