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那裡各個海島林立,近似於原始社會。大部分人靠天吃飯,他們幾乎完全沒有追求,科技發展近似於無。
所以除了簡單的工具,製造不出來任何複雜工藝的產品。而鐵鍋是他們最需要的產品,對鐵鍋的需求驚人,看似簡單的鐵鍋,是那裡需求最大的東西。
沒有飯碗,杯碟,他們可以用樹葉,樹枝來吃飯,但是沒有鐵鍋,他們就很難把飯做熟。
透過歷年出口,以及內監派駐人員對那邊的瞭解,朱瞻基也初步瞭解了南洋各國的需求。
總之一句話,只要是大明的產品,就沒有一個國家不需要的,無非只是價錢高低,利潤多少而已。
從十年前第一次下西洋,朱棣受到朱瞻基的影響,接受了第一筆賠償,決定發展商業。後面的這幾次,每次出海,內監都會把大船裝滿各種商品,而船隊後面,也會跟著眾多勳貴以及大臣們派的商船。
跟原本的歷史相比,目前商業環境寬鬆了許多。但是,依舊是隻有關係比較硬的人能參與海貿,那些普通民眾,只能選擇把貨物賣給達官貴族們,才有希望賣出海。
這種壟斷當然是不利於商業發展,但是在目前的大明來說,朱棣能允許除了內監之外的達官貴族參與海貿,本身就是進步。
而與大明關係最緊密的朝鮮和東瀛,這兩個也是大明的最大貿易國,依舊被內監緊緊把控。
沒有任何人能單獨做這兩個國家的貿易,只能透過整個內監繫統來運營。這些年,內庫充裕,主要就是靠的這些貿易盈利和關稅。
不過朱棣大手大腳慣了,這些錢幾乎都被他又花了出去,光是修建一個武當山道宮,就要花三百萬兩白銀。
而這還不是大頭,因為修長城花的錢更多。這次還是因為打了一個大勝仗,加上在草原發現了銅山,他才決定把修長城的人工調集到草原上去修路。
對於朱瞻基來說,他一致認為長城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漫長的邊境線,靠防哪裡防得住?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只有利用一切手段,瓦解敵對勢力,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所以,這次在草原上發現了銅山,這龐大的利益讓朱棣,讓軍隊將士都捨不得放棄,他們才會下定決心,將自己的勢力一直拓展到草原腹心去。
當然,更主要的是利益,是成本,解決了成本問題,這個時候的大明,不會畏懼任何敵人。
抱著統計的資料走神,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朱瞻基抬起頭來,很快就看到李亮興致高昂地衝了進來。“殿下,大喜。馬副使,不……是馬所副向太孫殿下貢獻新式望遠鏡,據說能達到四十倍!”
朱瞻基心中一動,站起身來,望向了他後面跟著的劉萬,說道:“拿來我看看。”
抱著盒子的劉萬立即走到近前,將盒子放在了朱瞻基面前的矮几上,然後開啟了盒子。
初一咋看,這個望遠鏡與現在的望遠鏡區別不大,但是他也算是見多識廣了,知道這種東西,可不能只看外表。
將這個望遠鏡拿在了手裡,朱瞻基望向了宮牆外永壽宮院中的一棵大樹。
望遠鏡的效果不錯,但是就是鏡頭抖動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