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受到他的吹捧,笑的更開心了。“咱家還只是個少監,不敢當太監之說。馬所副起身吧,咱家也不敢受你如此大禮。”
昨日還惶惶不可終日,今日卻加官進爵,從末流的小官,直接越了五級,變成了一個正七品。
京官大半級,以後回鄉見了縣令,不僅不需要再去走關係,對方還要上門拜見他了。
不過,他也清楚了,雖然這一下子升了五級,這個職位怕是在工部管不了事,以後主要還是在太孫殿下面前效力。
不過,能在太孫殿下面前效力,這比在工部當一個五品大員,還要更光彩。
馬家世代經商,雖然不能說大富大貴,但是家資頗豐。馬氏夫人見自己的丈夫高興的神魂不定,連忙安排了大兒子馬進去拿了一盤五兩的銀元寶出來分發。
每個隨隊的錦衣衛一人五兩,領頭兩位一人十兩,至於兩個宣旨的太監,每人二十兩。
如今還是明初,大明缺金少銀,這份孝敬已經不算小了,所有人也都格外滿意。
一直到他們要告辭離開,馬迪眼見自己的大伯父還沒平靜下來,忍不住拉了拉他的衣襟,小聲說道:“伯父,千里鏡。”
馬致才這才如夢初醒,大聲說道:“李少監請留步,我有寶器要獻於殿下!”
李亮楞了一下,站住了腳步笑道:“能被稱作寶器,咱家的好奇心也被勾了上來,不知是何寶器?”
馬致才躬身說道:“此乃微臣侄兒所制望遠鏡……”
李亮有些失望,說道:“你應知望遠鏡是誰發明的吧?此物在民間稀奇,在殿下面前……”
馬致才定了定神,說道:“微臣侄兒此望遠鏡,可達四十倍效果。”
李亮一楞,作為朱瞻基的身邊人,他很清楚朱瞻基對新技術的重視,今日出宮的時候,太孫就在興慶宮整理各地統計上來的新技術,如果真是四十倍的望遠鏡,那可是大功一件。
“此言當真?”
“不敢有瞞。”
李亮迴轉身來,呵呵笑道:“既然如此,請拿出來一觀,若真是如此,殿下當有厚賞。”
興慶宮內,除了原本屬於興慶宮的太監,還有司禮監從全國各地抽調的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市舶提舉司的太監們。
數百人集中在興慶宮的附殿裡,將來自全國各地統計的各商業家族,更行業型別,各技術種類,統一進行分門別類,然後統計出來。
這項工作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在朱瞻基剛回到北平的時候,就已經傳令讓內監進行統計了。
但是,一個多月來,這些資料都還沒有被統計完。特別是關於技術方面的整理,想要把各種不同的技術,系統地整理出來,一兩年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就足以讓人滿意了。
想要在這個時間開創初級的工業基礎,朱瞻基必須對這個時代的技術能力有一個大致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