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朱棣在北平行在所舉行了大半年以來的第一次大朝會。
因為大半年的時間耽擱,許多大事雖然透過快報得到了朱棣的處理,但積壓下來需要處理的事務還有不少。
大朝會連續舉行了兩天,都是在處理這些事務。
朱瞻基得到了朱棣的允許,也旁觀了這次的大朝會,越發覺得當皇帝在這個時代真是苦差。
東南沿海臺風需要救助,山西民婦擊登聞鼓伸冤要還以公道,紈絝二代又仗勢欺人,一些在朱瞻基看來根本不該由皇帝來解決的案情,都因為各種原因被送到朱棣的面前。
朝廷養了這麼多的大臣,卻不能做到責任到位,各司其職,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所以許多事情都被推到了皇帝面前。
這還是慣例,而不是一次兩次。
這也意味著,雖然你的一個皇帝,但是你不僅要管理國家大事,外交政策,軍事戰爭,還要操心人們的吃喝拉撒睡,還要操心審案斷案。
看到許多遞交上來的破事,人們理所當然的樣子,就連朱瞻基,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才能糾正過來所有人的觀念。
而且,即使他想要改革,遭遇的阻力也會大的驚人。他的權力再大,也是透過文武大臣來發揮他的權力,當文武大臣們都沒有意識到這樣是錯誤的時候,你想變,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相信,如果現在是自己坐在皇位上,如果說要改革,恐怕政令都出不了這個大堂。
八月十七,朱棣下旨。令左春坊大學士胡廣,翰林侍讀楊榮,金幼孜撰《北征錄》,弘揚此次北征的豐功偉績。
並且將柳升,鄭亨,滿都等一眾功臣的事蹟記錄在冊,刊發成書,以此鼓勵軍中的尚武,尚功之心。
同時,也正式下旨,大賞天下,各軍衛授功之部在經濟利益之外,得到朝廷的大力宣傳和褒獎。
柳升原本就晉升安遠侯,世襲伯爵。由於這次北征軍功第一,他的爵位雖然沒有得到晉升,但是加祿米五百石,世襲伯爵被進封為世襲侯爵。
這個賞賜就比較大了,原本他的安遠侯如果傳給他的兒子,就會變成安遠伯。但是這次的進封,安遠侯這個爵位就將成為柳家的傳家爵位。
從終身侯爺變成了世襲侯爺,這比給他進封公爵的賞賜還要重。
武安侯鄭亨率領中軍排程有度,並且衝鋒殺敵身先士卒,臉頰因此中了一箭。功勞加上苦勞,因此也得以被進封世襲侯爵。
這兩位的家眷親族也因此得以大封,從他們的長輩到晚輩,都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獎勵,無一疏漏。
八月十八,這一日的大朝會就一直在討論給各軍衛正式授勳的事宜。
軍功分為功勳兩級,在張北朱棣的大賞三軍只是授功,正式的授勳卻要透過朝會,透過文臣,透過兵部這個渠道才能算是正式的,朱棣一個人說話並不管用。
如果是在明代後期,武將受到文臣的大力打壓,即使有賞賜,可能也會減等。
但是這個時期,在朱棣的強力統治之下,文臣武將雖然不能算是親如一家,但是相互之間也沒有多少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