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 (2 / 3)

朱棣好奇笑道:“基兒此言勾起了我的興致,願聞其詳。”

“孫兒分析了過往發生的戰爭,基本分成了三類。一為基於地理環境,為爭奪一定的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引起的。”

“何為地理環境?何為生存空間?何為自然資源?”

“地理環境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這萬里江山,南到交趾,北到奴兒干都司的大明國土,就是我們的地理環境。生存空間,就好比我們與北元之間的交界,雙方對對方國土的影響。而自然資源就包括了許多,比如糧食,比如人口,比如水源,比如礦山。”

朱棣想了想,點了點頭說道:“我們與北元之間的戰爭,就是屬於這一類。”

朱瞻基沒有回答,又繼續說道:“第二類戰爭,是因為人口過剩和飢餓,腐敗橫行,壓迫過甚等原因引起的反抗戰爭,例如漢代秦,就是屬於壓迫過甚,民不堪重負。晉代漢,則是朝廷衰落,民不聊生,因黃巾起義導致的反抗戰爭。”

“第三類戰爭,則是野心家利用中央朝廷衰落,軍閥割據,形成的權力戰爭。例如唐代隋,五代十國取代唐,都是主要因為這個原因引起的。”

朱棣想了想問道:“那你是想說明什麼道理呢?”

朱瞻基說道:“解決好了這三個問題,孫兒就能保證我大明不能說是千秋萬代,但是也能超過周代八百年國祚。”

這個問題可謂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最關注的問題,但是除了周代八百年,還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延續超過五百年。

特別是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國土大大增加,這以後的朝代除了兩漢夾帶一個新朝才超過了四百年。

受於歷史的侷限,朱棣自己也不知道這歷史形成的真正原因,所以聽到朱瞻基這樣說,可謂是目瞪口呆。

他立即對王彥使了一個眼色,王彥會意地讓四周伺候的人都站遠了一些,讓他們聽不見兩人的對話。就連他自己,也不敢再聽下去,此事若是洩露,他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朱棣這才低聲問道:“此話何解?”

朱瞻基笑道:“分析清楚了戰爭的本質,依此反推,就能有效避免戰爭的發生。皇爺爺,在孫兒看來,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戰爭問題,不過是政治問題的終極手段。解決好了戰爭問題,其實也就是解決了政治問題。”

政治一詞的出現很早。先秦諸子就使用過政治一詞。《尚書·畢命》有“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周禮·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

封建社會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將“政”與“治”分開使用。“政”主要指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則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實現安定的狀態等。

朱瞻基前面分析了戰爭的三種形成原因,現在又講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直接就把戰爭與政治問題放在一起解決。

其實這也是朱瞻基的無奈,在現代社會,他雖然貴為社會的頂層,但是那是靠他的錢以及暴力集團來維持的。

對於政治的研究,他不比一個小白強多少。政治的複雜性,根本不是靠臆想,靠了解一些皮毛就能解決的。

因為親身經歷了政治的複雜性,所以他很清楚,只是靠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玩轉政治,哪怕他現在是在古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