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沒有完,當天下午,跟在朱瞻基身邊的人就挨個被問詢了一遍。
一直到晚間,朱棣確認了朱瞻基今天到文淵閣的確是意外,他在進文淵閣之前也的確不知道遷都這件事,朱瞻基的話也根本沒有一個人教。
這個時候朱棣才放下心來。
既然沒人教朱瞻基,那朱瞻基能說出反對遷都的話,朱棣就開始深思了。
連一個六歲小兒都能明白的道理,朱棣會不明白嗎?
他遷都北平,為的是戰爭方便,不是為了讓子孫日日夜夜防賊的。
既然遷都都反對,將北平設為陪都卻沒人反對,那麼遷都這件事就暫且不提了。
反正將北平設為行在,也能滿足戰爭的需要了。
朱瞻基知道這件事還是晚上起夜醒來,聽到了付典衣和薛掌闈小聲嘀咕這件事,才知道原來自己身邊的人全部被查了一遍。
當了皇帝,這個疑心還真是大啊!
不過這也警示了朱瞻基,以後凡事還是不要太冒頭的好,還是先老老實實增強自己的實力吧。
從五月開始,紀綱派到各地蒐集道家典籍的人馬陸陸續續回到了應天,為了滿足朱瞻基的需要,他們不僅帶回來了各種典籍,甚至還請回來了不少聲名遠揚的道士。
這些道士大多都號稱練氣有成,也想趁著這個機會來博個前程。
禮部祠祭清吏司的官員難得忙碌了起來,為這些道士安排住處,等待皇上召見。
與此同時,那些已經被整理好的道家煉氣術,導引術,凡是能夠強身健體的秘籍,也被一一抄錄,送進了宮中。
得到這個訊息,朱瞻基楞了半晌,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己之慾,竟然會惹出這麼大陣仗。
不過再細想想,也能理解了。
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自己這是穿越到歷史世界,不是仙俠世界。
自古以來,真正的高手,有才華的人,無一不是抱著投靠帝王的想法。
老子那麼牛,也不過是一個圖書館管理員。
孔子號稱聖人,奔波大半生,最高才做到大法官職位。
這個大法官還不過是魯國的大法官,當時的魯國,也就兩個縣大小,實際上這個官職不值一提。
這麼大的牛人都抱著賣與帝王家的想法,那些山野道觀,又有哪家不想在皇帝面前掛個號,然後得一筆賞金,或者乾脆就被皇帝看中,直接榮華富貴呢!
五月二十日,朱瞻基在來到這個時代三個多月以後,第一次走出了午門,出了宮城。
出了宮城還有皇城,沿著御道向南,東邊是太廟,右邊是社稷壇,經過端門,再出了承天門,才算是出了皇城。
承天門外,沿著御道,東側是宗人府,六部,依次排開。在六部外圍,還有翰林院,詹世府,太醫院等文職部門。
而靠西側,則是五軍都督府的五座衙門依次排開,最後是太常寺。在他們的外圍,還有通政司,錦衣衛,等軍事行動部門的總部。
應天府也有一條長安街,不過這條街不是直的,而是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