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百姓所受到的仁厚待遇截然不同,城中那些士家、豪強、大族以及商戶,但凡有曾為守城出過力的,無一倖免,全部被抄家。
為首者被斬首示眾,以儆效尤,從者家人則被充作礦工,在艱苦的環境中勞作贖罪。
這一番雷霆手段,直接將竟陵城中的上層結構幾乎一網打盡,往日的權勢與富貴瞬間化為烏有。
竟陵城內,士族豪強林立,足足有十多家。
其中,士族四家,平日裡高談闊論,掌控著地方的文化與輿論;豪強七家,仗著財勢,在城中橫行無忌;另有巨賈三家,富甲一方,操控著商業命脈;大族兩家,家族龐大,根深蒂固。
這十六家勢力,加上他們家族的眾多人口,竟幾乎佔了整個竟陵城中人口的三分之一,勢力盤根錯節。
令人詫異的是,在如此沉重的盤剝之下,僅僅只是因為此地長久以來沒有遭受兵禍的侵擾,竟陵地方的百姓生活,竟比戰火紛飛的北方要好上許多。
在北方百姓為了生存苦苦掙扎之時,竟陵卻一片安寧祥和,商業繁榮,農田肥沃,百姓安居樂業,仿若一個世外桃源,這實在不能不讓人心酸。然而,這樣的對比,實在不能不讓人心酸,也凸顯出戰爭對百姓生活的巨大傷害。
對竟陵城上層的清洗倒是帶來了一個意外的好處,整個竟陵城很快就重新安定了下來。
竟陵城中的縣長、主簿等官僚悉數被處置,他們悲慘的下場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底下小吏們的心頭,將他們徹底震懾住了。
這些小吏們像是變了個人似的,再不敢在劉封軍面前耍什麼小花招,老實規矩,勤勤懇懇地辦事。
短短的幾天功夫,整個竟陵城就恢復了往日的安寧,百姓們又能安心地從事自己的營生,重新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劉封下令在竟陵城中留下兩千人馬,其中一千駐紮在城中,負責維持城內的治安,鎮守竟陵安全。
另外一千兵馬則負責掃蕩鄉間,在不影響農耕的前提下,查抄十六家在鄉間的土地田產、工坊宅院,將這些被剝削的財富悉數造冊,充入府中。
如今已經擁有一州之地的劉封,收入自然也提升到了一個恐怖的程度,可遺憾的是,地盤大了之後,軍隊也多了,花銷更是井噴的厲害,反而比收入漲的還要兇的多。
要不是還有商貿的收入源源不斷的流入府庫,劉封的財政早就嚴重赤字了。況且有些時候,對於士人、武將以及軍卒,最好的獎賞並非是錢財絹帛等財貨。
對於中國人來說,土地才是夢寐以求的恩賜。
因此,劉封對於這一點,自然是多多益善的。
安排完這些事情後,劉封帶領大隊繼續逆流而上,追著前隊而去。
小小的竟陵城自然犯不著全軍皆上,此次只是動用了潘璋一部六千人,賈逵一部四千人。剩餘的部隊則先行繼續北上,追趕甘寧所部。
而處理完竟陵諸事的劉封,自然也要追趕太史慈等人。
原本劉封以為三五天就能追上對方,可沒想到前鋒實在是太順了,甘寧竟然已經拿下了那口城,劍指鄀城縣。
鄀國縣和北邊的邔國縣都隸屬於南郡,但在位置上卻離襄陽很近。
這兩個縣邑,距離襄陽不過一百多里地,即便走蜿蜒的漢水,也不過兩百里。
可以說,拿下了這裡,距離襄陽也只剩下臨門一腳了。
**